風雨大宋 第7章 一拍即合
看了看杜中宵指著的鹽垛,馮原不由愣住,問道:「官人何意?鹽豈可用來鞣皮?」
杜中宵笑道:「鹽自然不行,但這是土鹽,裡面有硝的。只要精製,必然有硝出來,正好鞣皮。」
馮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事情,喃喃道:「原來硝是從鹽中產出來的?」
杜中宵其實也說不清楚提純鹽的時候有哪些副產物,還是來永利監之前,惡補了一下知識,問過熟練工匠,才搞明白。土鹽提純,最早出來的雜物就是各種硝和鹼。最早是鹼,而後是芒硝,再提純還可以得到火硝。火硝是火藥原料,杜中宵特別關注了一下。
河東路很多地方都是土地鹽鹼化的重災區,生產土鹽非常普遍。這個年代作為副產物的硝沒有多少用處,都是當作廢物棄掉。杜中宵設想過,收取製鹽的火硝,用來制火藥。不過那是以後的事情,遠水解不了近渴,沒有多想。馮原一說北地缺少皮革鞣製技術,杜中宵才猛然想起來,副產物中還有芒硝。
馮原覺得稀奇,向杜中宵詳細問硝是如何從鹽中制出來的。杜中宵只是約略過告訴他,可以從土鹽中濾出來,其他的就沒有必要詳細說了。
馮原想了一會,猛地一拍大腿:「官人既然說此地產硝,又有制皮匠人,何不開處作坊?我們從北地收買毛皮,在這裡鞣製得熟了,再販賣回去?北地胡人不似我們中原漢人,那裡冬天不只寒冷,而且風大,人們最喜皮毛。他們雖然廣養牛羊,多產毛皮,懂熟制的匠人卻是極少。」
杜中宵聽了有些懷疑:「這生意有得做麼?契丹也是大國,豈能缺少制皮匠人?」
馮原兩手一攤:「事情就是如此,有何辦法?一過邊境,除了雲州,北邊再無大城。」
杜中宵想了想,這既跟生產習慣有關,也跟生活習慣有關。契丹縱然有匠人,也大多是漢人,而且數量不多。胡人逐水草而居,遊牧習慣了,向來粗放,缺少匠人本來就是平常事。
并州北邊就是沿邊州軍,由於邊境禁耕,本來人戶就少,商業更不發達。如果馮原說的是真的,這生意還真做得來。土鹽已經註定難賣了,不如動副產品的腦筋。如果真能做成產業,現在鹽場儲存的鹽可以用來制硝,至於精製出來的鹽,反而不重要了,精鹽總比粗鹽好賣。
看了看馮原三人,又看了看河中的那艘小船,杜中宵道:「你們三人,能有多少生意?熟制毛皮的生意若是做起來,可是大買賣,不是幾人能做的。」
馮原聽了大笑:「官人是看不起我們兄弟?儘管放心,我們這些商人也有行會,都是認識的。若真是有利可圖,我自可廣招同伴,向這裡販運毛皮。熟制好了,從這裡向北運,賺兩次錢。」
杜中宵聽他有些門路,詳細問了才知道,這些人果然是有行會的。此時最主要的販運路線,是北地收了毛皮,經并州南下,而後沿大路到西京洛陽,再分銷各地。馮原所說的行會,最大的兩個聚集地,便是并州和洛陽。
見眾人都有酒意,杜中宵對馮原道:「你既有這條路子,便就暫且在這裡住幾天,我們仔細商量一番,可此法可不可行。若是可行,我保你賺大筆錢財!」
到了這時,馮原才想起問杜中宵身份,拱手道:「官人官服不凡,不知是——」
杜中宵笑道:「我是本州簽判,來此鹽場辦些事情。只要在并州,你們不違法犯科,儘管找我!」
馮原三人急忙站起身行禮:「原來是簽判官人,失敬,失敬!」
杜中宵酒足飯飽,站起身來抻了一下腰,對陶十七道:「今日便到這裡,到鎮裡尋間客棧,我們暫且住下。等過幾日這裡有眉目,再回州城去。」
傅瑞等人對杜中宵與馮原談的生意並不感興趣,不過他們已經多日沒有酒肉進口,今天盡情地吃喝了一頓,都心滿意足。雖然不知道杜中宵要怎麼處理儲存的土鹽,過過口癮也是好的。
傅瑞一眾官吏相送,杜中宵出了永利監,與馮原一起到了附近鎮上,尋了間客棧下榻。
到了晚上,杜中宵洗漱罷了,在房中看書,馮原找了過來。
打開房門,就見馮原站在那裡神秘兮兮,手中捧了一張巨大的毛皮,見杜中宵出來,忙道:「打擾官人了。小的有事相商,可有空閒?」
杜中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