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27章 再留無益
吳君庸和李杞到了驛館,讓士卒前去通報,恭恭敬敬站在原地等著。不多時,士卒出來,領著兩人進去,到了客廳等待。杜中宵到了客廳,兩人上前行禮,分賓主落座。
用了茶,李杞道:「中丞,這幾日用心嚴查,原來葉縣竟有這麼多積案。就是這一年多,便有人命官司七件,著實不少。若是嚴查,本縣的公吏幾乎全部涉案,外面的豪強也有不少。」
杜中宵道:「葉縣北通兩京,南到江陵,是南北交匯的要道。治下數萬人戶,一年七件人命案很多嗎?那些豪強把持地方,為的就是賺錢,免不了打打殺殺,有什麼稀奇?」
李杞有些尷尬:「辦了查出來的案件,葉縣縣衙就沒有人了。吏人雖許投考,總要本鄉人,卻是不容易。案子不能夠不辦,縣衙里不能沒人,委實兩難。」
杜中宵喝了一口茶,道:「知縣,這些事情,總要把治下搞清楚了才好。人人都說葉縣治下幾萬戶人家,到底有幾萬戶?做些什麼產業?有多人是搬過來了,是有多少人是到這裡暫住?把治下的情況搞清楚,這些都不是什麼難事。現在的葉縣縣衙才幾個人,要招些吏人,還不容易。」
李杞道:「葉縣這個地方,人多,各種產業也多。如果招來吏人,還跟從前一樣,豈不是依然混亂不休?下官想起此事,便就為難,不知從哪裡入手。」
杜中宵看著李杞,知道他是遇到了難處,今日特意來問自己。沉默了一會,杜中宵道:「知縣,治理地方,說到底還是看本地百姓。先把治下的情況理一遍,知道了底細,很多事情就自然解開了。」
吳君庸道:「中丞,鐵監包括葉縣,都是在數年時間,增加了數萬人戶,想查清談何容易呢。現在的難處,是把案子理清,吏人收監,縣裡突然就沒有人做事了。這樣一個大縣,沒有做事,那還了得?」
杜中宵笑著搖了搖頭:「知監,知縣,我說的清楚,先把自己治下到底如何搞個清楚。聽你們話里的意思,就是想重召一批吏人來,依然像從前那樣。那幾年過去,現在的事情不是要重來一遍?這次嚴查葉縣的案子,就是要把前幾年的混亂掃清,還這裡一個清平世界,朗朗乾坤!而不是只查幾件案子,事情過去,就一切都跟從前一樣。吏人收押之後,縣裡沒有人,可以從鐵監,從臨近州縣調來。這些人都是臨時來做事的,沒有什麼。最關鍵的,是乘著此次查案,把治下的情況搞清。」
李杞和吳君庸對視一眼,微搖了搖頭,沒有說話。
杜中宵說的簡單,查清治下情況,怎麼查?鐵監的版籍現在都一塌糊塗,除了以前的土著和營田廂軍的人,其他人的資料非常混亂。這可是數萬戶人家,想查清楚,要多少時間,多少人力?
看著兩人,杜中宵有些失望。對葉縣大破之後如何大立,杜中宵是有自己想法。但首先,官員要有擔當的勇氣,要有思想、有能力去做事。像吳君庸和李杞兩人這樣,連查清治下都覺得難,那後續的改革都無從談起了。鐵監和葉縣聯在一起,可以說是此時天下最大的工業集群,也是最大的都市群,這樣的地方豈是好治理的?必須要大決心,下大力氣才能治好。
聽兩人訴了一會苦,杜中宵應付幾句,便就送他們出去。只是再三警告,人命關天,凡是有人命官司的,必須要查清楚。
送走兩人,杜中宵坐在客廳,一時失神。突然覺的,自己十幾年的為官路,實在太失敗了些。做了這麼多年官,立下無數功勞,竟然沒有志同道合的人。從京西路到河曲,數年時間,就成了朝廷重臣,讓自己也措手不及。以前種下的種子,已經開始開花結果,卻沒有除草澆水的人。
葉縣已沒有必要待下去了,最重要的,是知監和知縣都要換,整個政治架構也要做大變動。依據這些日子四處走訪看來,如果治理得力,葉縣收上來的錢糧,最少要翻一倍,甚至更多。有這樣多的錢,何愁不能把地方治好。只要措施得力,用心政事,治理又有什麼難的。
宋朝的政治結構,在地方上除了幾個重要地區,都是以財政自理為原則的。貧窮地區,州轄下的縣就多些,富裕的地區,轄縣就少些。許多縣划過來划過去,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財政自給的原則。在工業發展起來之後,這樣的原則有些不合時宜。便如鐵監這裡,實際只有兩縣之地,收的錢糧卻是天下罕有其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