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45章 西域方略
安排了尉遲三郎的住處,田京回到杜中宵住處,進了書房。
行禮畢,分賓主落座,田京道:「節帥,下官看了尉遲三郎的文書,沒有什麼破綻。他的履歷很清楚,可以肯定是尉遲家的後人。只是,節帥安排他先在勝州住些日子,不知什麼用意?」
杜中宵道:「哪裡有什麼用意,不過是我上奏朝廷,要等朝廷旨意罷了。我們不管怎麼做,都不能自己做主,要有旨意。旨意未下之前,你費些心思,讓他安心待在勝州城裡。」
田京苦笑:「節帥,尉遲三郎原來是奴僕,哪裡知道其他的事情?每日裡吃喝玩樂,他心裡才要起疑的。既然是等朝旨,不如留他在帥府,不要出門才好。」
杜中宵道:「不要如此。如果朝廷同意了我們的意見,重建于闐國,他可是重要人物,不定就是新于闐國的國王。以他現在的見識,如何做國王?你就當作個富貴員外,時時帶著城中遊玩即可。」
田京想了想,只好點頭:「好吧,那也只好如此。」
杜中宵道:「自中唐以降,西域淪喪二百餘年,朝廷要想重入西域,需要的首先是收復人心。現在的西域,土著已經式微。便如伊州,就連他們的城主都覺得做著沒有意思,不如在京城做個富貴員外。這是大勢,入西域不可逆大勢而行。現在西域分為兩國,高昌無疑是回鶻人為主,高高在上。中間的則是粟特人,為書吏,做生意。最底層的,則是漢人和西域土著。黑汗兩國本是突厥餘部,不同的是,他們改宗了綠教。以宗教團結部族,攻擊同化其他部族。本朝要重入西域,不管是在高昌還是黑汗,最重要的都是得到土著的人心。他們人心思歸,高昌和黑汗不堪一擊。」
田京道:「節帥的意思,是重建于闐國,吸引西域土著人心?」
杜中宵點頭:「不錯,正是如此。于闐國不同,一千多年前就已建國,沿襲不斷。于闐復國,可以讓土著歸心。得了人心,就有了大勢。而且于闐國在漢唐時都完好無缺,他們知道怎麼跟朝廷打交道。有了這些便利之處,擁立尉遲後人,重建于闐國,比直接大軍進駐好得太多了。」
田京想想,又搖了搖頭:「可看尉遲三郎的樣子,實在不像是能重建一國的人物。」
杜中宵道:「不需要他有什麼雄才大略,只要懂進退就可以了。于闐復國,無非是朝廷派大軍,擁立這位尉遲後人重回于闐,又不需要他做什麼事情。懂進退,這要求不高吧?」
田京道:「話雖如此說,可一個人從奴隸一下成了國王,會怎樣實在難說得很。」
「難說又怎麼樣?大軍擁立,也由不得他如何。等朝廷旨意下來,便可以依計行事。西域各國包括于闐在內,都是佛國。朝廷旨意一下,便就送尉遲三郎去五台山,由高僧點化,我們不必多事。等到了來年,我們奉聖旨,擁尉遲三郎重入西域,再立于闐!」
田京道:「節帥,如此做,只怕西域各國都會不服。我們現在得到的消息,黑汗國分成幾部,高昌也是各城自治,以回鶻人為主。朝廷重立于闐,只怕反而讓黑汗國各部合一,高昌集合起力量,與朝廷為敵。本來趙滋入伊州,徐徐圖之即可,如此只怕會有大仗。」
杜中宵淡淡地道:「大打小打,終究是打,有什麼區別?鐵路已經到了居延,必須要向西域那裡修過去。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鐵路到了伊州,不會是終點。到了那個時候,高昌和黑汗就不會聯手嗎?」
田京道:「高昌和黑汗打了百年,朝廷進入,只要不是危急時刻,只怕不會聯起手來。」
杜中宵笑笑:「那樣最好。只是由伊州入于闐,要經過高昌,他們會安心把城池獻給朝廷?自大軍到唐龍鎮,到現在已經近兩年,高昌一直沒有使節過來,怎麼想已經很清楚了。」
田京默默點了點頭。確實,時間過了這麼久,高昌沒有派使節,商隊走上京道,態度表現得非常清楚。就是不相信宋朝有重進西域的能力,哪怕伊州獻了城,他們還是猶豫。
鐵路到了居延,沒有讓高昌再猶豫下去的時間了。現在修路隊伍,已經開始向西修鐵路。趙滋的先鋒部隊,已經控制了星星峽,離著伊州已經不遠。只是在等陳希志等人,沒有出發罷了。
數萬之眾,聽著數量眾多,其實後邊有鐵路,糧草補充不難。宋軍只要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