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09章 請派監軍
看著王拱辰一副茫然的樣子,杜中宵道:「內翰,此次京城演武,河曲路大勝,其實我比朝中大臣更尷尬。統大軍在外,本就惹人猜忌,朝廷在京城設軍校,練出來另一支強軍也就罷了,慢慢把河曲舊軍中的將領和兵員全部換。我成一個孤臣,朝中放心,我也安心。」
王拱辰聽了,急忙道:「節帥忠心耿耿,自入仕以來行事自有分寸。河曲路軍功無人可比,並不居功自傲,對朝命從無二言。節帥之忠,聖上從無懷疑,朝中大臣也決無人猜忌!」
杜中宵道:「雖是如此,又能如何?不能由別人練出強軍來,我再是忠於朝廷,心也不安哪。越是別人練不出來,越是會有人起別的心思,聖上的這份信任,早晚會消失的。對於我來說,現在最好的應該是離開軍中,做一文官,不掌兵權。強留在這裡,一是震懾周邊。前邊幾場大戰,有我在這裡,契丹和党項不敢起戰心。再一個,不就是等著有另一位大帥,能夠帶出強軍,能夠震懾外敵嗎?現在最怕的,一是朝中猜忌,害的不過是我的前程。還怕,我一離開軍中,這支軍隊曇花一現,除了會用槍用炮,還是跟以前一樣。等到周邊強敵也學會了用槍用炮,依然打不過他們,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
王拱辰點了點頭:「明白,節帥所說,在下明白。此次回京,必回復聖上。」
杜中宵嘆了一口氣:「現在能讓朝廷放心,能讓我安心,有一件事勉強可以做。進河曲路時,王全彬為副,實際上是在我身邊為監軍。戰後,王全彬高升,換了張昇過來。雖然同不經略副使,張昇卻是真的為我副手,不再是監軍了。內翰回京,千萬稟明聖上,再派一個監軍過來。現在內侍不合適了,不然兩府必然有話說。還是派一位大臣,可仿地方通判例,依以前王全彬在軍中時的做法。」
王拱辰想了想,道:「我可以回稟聖上,不過成與不過,決在聖意。——節帥,此時與剛進河曲路時不同了,這個監軍可不容易選。地位太低,沒有用處,地位太高,也難願位節帥之下。」
杜中宵道:「朝中大臣總有人來。去年契丹要奪唐龍鎮,朝旨一下,我帶三萬大軍,不就一話不說趕來了?有用心於國事,忠貞可靠之人,來做這件事,就容易多了。」
王拱辰默默點頭。現在的局勢都清楚,很多布置,就是防杜中宵兵權太重。什麼忠心耿耿,太祖皇袍加身之前,也是忠心耿耿。沒有針對限制杜中宵兵權的布置,必然相互猜忌。朝廷怕杜中宵造反,杜中宵怕朝廷算計自己,平衡非常脆弱。其實杜中宵哪裡有造反的心思,也沒有造反的條件。
現在天下太平,河曲路的後勤全部在中原,造反不是自己找死嗎。中唐時安祿山叛亂,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但凡有一點苗頭,都容易被攻擊猜忌。其實安史之亂,夾雜著各種矛盾。既有朝廷和地方的矛盾,也有安祿山和宰相的矛盾,還有民族矛盾。三者缺一,都不會造成那麼嚴重的後果。後世種種原因,不提民族矛盾,甚至強辨微不足道,是不符合事實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即開始排胡,唐朝皇帝放棄了天可汗的尊號。唐朝人自己都明白的事情,後人硬說沒有,是說當時的人傻了?
安史之亂點燃了唐朝的民族矛盾,留下的惡果,宋朝還在受著。一邊是契丹,另一邊是党項。党項真正成為大患,可不是趙繼捧的個人野心,也不是紙面上看起來勢力不強的幾個州的問題,而是党項人龐大的數量,和占據的廣闊地域。杜中宵入河曲路,名義上是從契丹手中接收的,實際這裡可是党項人的地盤,党項人占多數。契丹和党項開戰,便就是因為這裡的人是党項族。而這些党項人,全是唐朝是從更西邊的河曲之地遷過來的。唐朝在河曲的屯田成果,全部被自己禍禍完了,主動送給了党項人。
耶律仁先在杜中宵的壓力下,主動撤出了這幾州,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這裡並不是契丹地盤。
給王拱辰倒上茶,杜中宵道:「內翰,現在最麻煩的事情,就是京城軍校,到底行不行。最要害的地方,我說清楚了,那就是要練出一支什麼樣的軍隊。是得天下人心的義軍,還是鷹犬爪牙。如果朝中的大臣們,認定了要鷹犬爪牙,恕我直言,就不要照著河曲路的做法,南轅北轍。」
王拱辰道:「此事依我看來,朝中大臣之所以認識不清,是不知道此事的厲害。節帥既然已經請清楚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