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62章 看看火車
出了驛館,金三對任澤道:「昨夜經略相公雖盛情款待,卻絕口不問西域情勢,而只是讓我們商人前來貿易。說這裡百貨皆有,地方安定,可大獲其利。員外,你如何想?」
任澤道:「聽經略相公話里的意思,對西域各國知之甚詳,自然不再問我們。在商言商,看來宋廷不欲我們過問政事,只讓專心於貿易。」
金三道:「地方不靖,如何專心貿易?更不用說,西域到中原做生意,多是朝貢,到京城才能獲大利。勝州邊遠之地,做生意只怕不容易。」
任澤道:「員外,這就是你不了解現在大宋的事情了。勝州有鐵路通京城,經略相公又鼓勵境內經商,這裡就有無數的商機,何必去京城?當年經略相公只是州官的時候,就建了唐龍鎮,多少商人在那裡賺了錢財!若不是商路在契丹手裡,他們竭澤而漁,我也不會回到西域去。」
金三搖頭:「時常聽你們提起火車,說是極快捷,運貨又多,運費又便宜,卻不知到底如何。我們到這裡數千里,無數駱駝馬匹,一路何等艱難。那火車幾天時間,就能跑這麼遠的路,哪個肯信!」
任澤笑道:「百聞不如一見。經略相公讓我們在這裡住幾天,想來就是讓我們自己打聽消息。火車建在黃河西岸,勝州所在,我們遞個書狀,去那裡看一看,員外就知道此等神物了。」
金三奇道:「原來這裡不是勝州嗎?那如何經略相公在這裡?」
任澤道:「這裡是東勝州,當年契丹攻破勝州,人戶遷來這裡,舊城廢棄了。此地重歸中原,重建舊城,恢復了勝州。新城尚未築好,經略相公和大軍都在這裡。」
金三點頭,仔細問了才知道怎麼一回事。勝州州治本在榆林縣,契丹破勝州,遷到黃河東岸,改名為東勝州。宋朝新設的勝州遷回榆林縣,只是城未築好,暫時未搬過去而已。
勝州雖然人戶不多,由於位重要,州格沿襲唐朝為下都督州。朝廷定的全稱,是勝州、榆林郡、義勇軍節度。州名來自於唐朝,郡名來自於隋朝,義勇軍是唐朝時所設立。
豐州與勝州類似,為下都督州,九原郡、天德軍節度,天德軍被改為河目軍,用漢時舊名。
義勇軍節度使和天德軍節度使的地位特殊,很多武將夢寐以求。不過杜中宵不授,韓琦不授,其他人只能想想而已。杜中宵是河曲路經略使,不能授這兩個節度使,不然就真成了唐朝的藩鎮了。只能夠以後別調他處,授一次義勇軍或天德軍節度使,這兩個名號才能落到別人身上。
宋朝的節度使雖然是虛職,但一旦在本鎮,那可不是虛的。比如杜中宵節度使的全稱,是使持節滄州諸軍事、滄州刺史、充橫海軍節度、滄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河曲路經略安撫使,兼判勝州軍州事。如果把前面的滄州改為勝州,橫海軍節度改為義勇軍節度,那就有了勝州的軍事、民政、監察等實權,成為了一方藩鎮。這些官印、建制全部齊全,節度管軍,刺史管民,觀察察風俗民情,三者一身可以一切專決。
朝中文官或許對戰爭不懂,這些名稱卻摳得很細,有特別的意義。
金三和任澤向帥府遞了請求去榆林縣的書狀,帥府派了一個士卒來,帶他們過黃河。
見來的士卒不著盔甲,腰間掛了一把軍刀,神情嚴肅,金三拱手道:「敢問太尉如何稱呼?」
士卒道:「本朝太尉不是隨便叫的,不是你們胡人那樣口無遮攔,以後不許叫了。我叫楊三文,軍中為效用,現在帥府效力。得節帥吩咐,帶你們去榆林縣,看看那裡以後可以做生意。出了勝州之後注意言行,不得刺探軍情,不得妖言惑眾,若是犯了,例不輕饒!」
金三稱是,小聲問了任澤,決定以後叫楊三文為楊殿直。尊稱官高几階可以,高得太多,就不合適了。越是底層,越沒這個規矩。富人稱員外、朝奉,小吏稱觀察、司空,民間習以為常。這樣稱呼也不能說錯,低階吏員有銀酒監武、借緋,他們的虛名官告上的頭銜可以比擬宰執。
乘渡船過了黃河,便見到數里外一座新城池,只見軍兵把守,不見百姓進出。
楊三文道:「新城剛築,尚未允許百姓進入。另一邊是火車車站,那裡有不少商戶,可去觀看。」
金三道:「勞煩殿直,帶我們去一觀。只聽說火車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