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75章 帶兵叔侄_頁2
雖然還在麟州有勢力,但軍事上受制於府州折家,政事則歸知州通判,楊家的人逐漸融入了朝廷官僚體系。
楊家兩支,楊業一支早就單獨出來,屬於朝廷將官體系,與麟州並無多大關聯。楊崇勛一支,則世守麟州,只有如楊畋等人,靠著考中進士出外為官。如今麟州慢慢失去藩鎮色彩,楊業這一支的楊家人地位更加突顯。楊文廣是楊延昭第三子,此時兩位兄長已經去世,楊家的未來,在他身上。
楊家是北宋典型的將門,世代參軍,但遠沒有後世傳說的楊家將那麼風光。沒有與皇室聯姻,楊延昭一直在外守邊,未入三衙為管軍,都導致家世迅速衰落。楊文廣兩位兄長都是武將,沒有軍功,一生平平無奇。歷史上如果沒有後來楊文廣的崛起,楊家將可能就此結束了。正是因為有楊文廣,在歷史上做到了管軍之職,他的祖、父因而加封,楊家將的地位才上一個台階,所謂光宗耀祖。
楊文廣的機會,早期大多數都是族叔楊畋給他的。此時低級武官泛濫,一二十年不得實缺者比比皆是,楊文廣也是如此。直到京西的張海之亂,得到楊畋的保舉,楊文廣才得到帶兵作戰的機會,因功而升殿直。近五十歲的殿直,官位極低,按常理是沒有前途的。最重要的是由此帶兵,趕上狄青征南,積功而最後到管軍。這個時代只要能打,真有本事,十年時間由最低級軍官升到武將極任的管軍頗有幾位,不只是狄青和楊文廣。
歷史上的楊文廣是個什麼人,有什麼樣的經歷,杜中宵並不知道。這個人的事跡,他是從楊家將的故事中知道的。故事裡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孫子,狄青征南時還是個白袍小將,跟事實完全對不上。既然沒有楊宗保和穆桂英,那麼楊家將的傳說,只怕絕大部分都是編出來的,而且極不靠譜。對這樣的人物杜中宵都是小心謹慎,生怕被莫名其妙的印象坑了。所以楊文廣到來,杜中宵都當作是個普通將領,按照正常程序,該訓練訓練,該使用使用,也不過多親近,一切看他自己表現。
楊文廣表現得很好,對新式武器的理解,學習與訓練的態度,都無人可比。相比起來,楊畋在營田務廂軍只是備位而已,實際事務都是楊文廣在做。隨州的廂軍,楊文廣才是實際的指揮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