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74章 大炮主義_頁2
合,宋軍的短板在協同度差,組織過於散亂。
練了近一年了,杜中宵才清楚,讓此時的禁軍換成火槍,他們沒什麼不適應。而且訓練精良,用火槍一樣是精兵。現在禁軍沒換槍,不是火槍的原因,而是不適合其作戰形式。說到底,就是軍中大量的弓弩手定位不清楚。思路一通,認識到弓弩手其實就是炮手,弓弩就是大炮,轉變並沒有那麼複雜。
這就是直覺會騙人。看到火槍,射程與作戰動作與弓弩類似,就以為是代替弓弩的,大錯特錯。只有在實踐中,才會認識清楚,這些武器在戰爭中的定位是什麼。不要被影視劇中西方早期作戰的畫面給騙了,以為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武器是火槍,最重要的是排好隊到陣前放槍。他們是苦哈哈,打仗是苦哈哈的戰法。當他們變得有錢起來,戰爭形式也就不一樣了。有了錢有了鐵,歐洲的作戰中炮的地位迅速提升。
杜中宵有鐵監支持,自然不會少炮。本來認識不清的時候,想著用鋼炮,質量儘可能好,一尊炮能用許多年。現在看清楚了,就知道炮並不是貴重武器,而應該普及使用。以宋軍大量弓弩手配置,軍中需要海量的炮。現在鐵監已經改用鑄鐵製炮,鑄造之後退火,而後進行精密切削。
廂軍中的火槍對射,訓練士卒的意義不大。火槍兵的訓練難道會比刀牌手更難?簡單得多。他們不像冷兵器時代,需要在血肉橫飛的情況下作戰,遠遠放槍容易多了。
現在訓練的目的,是杜中宵要搞清楚火器時代,陣形如何展開,不同的單位如何配合。進而儘量推演出,什麼等級的炮要配置到什麼單位,小規模戰鬥、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槍炮如何配合。
杜中宵對軍事不懂,不懂沒有關係,可以學嗎。沒有人教也沒有關係,可以在實跟中學習。
教閱的廂軍沒有裝彈,到了規定的距離後,模擬放槍,模擬裝彈。一邊有軍官記數,依據規定時間內開槍的次數定勝負。
楊畋道:「臨敵不過三矢,看下面放了六槍,有些多了。如果是面對敵騎來襲,其實只發兩槍已是難得,可能只有一槍。要真正對敵,還要練他們的槍術。」
杜中宵點頭:「不錯。現在練的,其實是兩方都用火槍的情況。其實面對外敵,大多都是刀槍,遇到我們放槍,必然儘快衝上來。本軍如何應對,是後邊要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