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127章 重回鐵監
五日之後,歐陽修從隨州回來,先在棗陽暫住,準備與杜中宵一起回葉縣鐵監。
驛館裡,杜中宵問婁知縣:「前次要縣裡方田,數日過去,不知如何啊。」
婁知縣小心答道:「回運判,下官得了鈞旨,已經安排下去。不過此事向無先例,衙門中無人精通此術,正在想辦法。此為大事,當從容措置。」
杜中宵道:「這幾日我看了棗陽的地理戶口,若猜的不錯,縣中公吏差役,里正衙前,當都是那十幾戶大戶人家。除了這些中上等戶,中下等戶只有城中的幾十戶人家,城外除了下等戶就是客戶了。讓他們方田,其實與讓各家自查相差不大。這樣吧,也不難為地方,你讓各鄉里正,會同中上等戶,一起把他們自己家的田方出來,報與衙門。有一是一,二是二,切摸心懷僥倖。否則,以後會有重罰。」
婁知縣出了一口氣,急忙稱是。
縣衙里所有做事的人,從押司到衙前,從節級到壯丁,都是出自那幾十戶人家。沒有他們支持,縣裡什麼事都做不成。讓他們去方田,怎麼可能做到?本身就是清量自家的土地。讓各家自查,就跟縣衙沒有關係了。至於以後杜中宵怎麼處置,關婁知縣什麼事?
宋朝地方官弱吏強,被稱為公人世界,有的地方積年老吏坐大,甚至被稱為立地知縣。這些把持一方事務的老吏,不是靠著朝廷力量,而是靠著自家勢力。便如棗陽,婁知縣性子軟弱,無力約束手下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根本沒有資源。縣衙的人力物力,全在地方大戶手裡,只要賦稅交齊,婁知縣對上面有個交待,便就千恩萬謝。做其他的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杜中宵對此心知肚明,難為縣裡幾個官員沒有意思,一切還是等營田務的人來了再說。有了人力物力,就連婁知縣的腰板都能挺起來,現在沒必要糾纏。
又聊了些縣裡事務,杜中宵拿出一張圖,對婁知縣道:「這幾日我查看地方,畫了這張圖出來。雖然粗略,卻與事實相差不遠。你看一看,現在棗陽是否如此?」
婁知縣上前,看杜中宵手中的圖。這是棗陽的大致地圖,重點標出了縣城範圍,城外則是十幾個大戶的莊子,其間點綴著一些有名地姓的小戶人家。這些大戶,小的莊客數十,大的莊客數百,包括了本縣的絕大多數人口。那些小戶,零零星星不過一兩百戶人家,可以忽略不計。
婁知縣見上面把各莊子的範圍也大致標了出來,心中有些緊張。看了許久,才道:「回運判,此圖與下官所知基本一致。本縣人口稀少,城外不足千戶,大約就是如此了。」
杜中宵點頭,把圖交給婁知縣:「讓各莊子自己方田,你可與這圖對照來看。」
說完,站起身來道:「天色不早,我與歐陽相公今日動身,回鐵監去。等到麥收之後,營田務的人會陸續來此。你到時協助營田務的官員處置事務,不得有誤!」
婁知縣拱手稱是,送杜中宵和歐陽修出了驛館。
離了縣城,走在路上,歐陽修對杜中宵道:「現在天不甚熱,正是動工的時節。唐州集議後,李副使組織南邊幾州人力,已經開始修唐州到襄州的路了。運判,不趁著這個機會讓營田務的人來,怎麼還要等上幾個月?那時天氣燥勢,多有不便。」
杜中宵道:「今年唐州營田務種的麥與棉不少。人手不足,若是收得慢了,秋糧便就指望不上。新來的人,讓他們幫著收一季,看看地方是如何運作的。麥收後再來這裡,選地方開墾田地。今年是不可能種什麼了,把地平整好,不耽誤了來年下種就是。」
棗陽跟唐州不一樣,沼澤太多,先要進行基礎建設,才能開墾田地。雨季未到,不知道雨水多了之後地方是個什麼情況,不好冒然下手。還是到夏秋兩季,熟悉了氣候地理,再動手為好。
從棗陽北上,過湖陽縣,到了唐州。此時轉運使司正組織數州民夫修築唐州到襄州的鐵路,
唐州向南,湖陽縣和新野鎮夾唐白河東西相望。此時湖陽周圍是大澤,面積極廣,道路要從山頂通行,修路不便。故走新野,那裡地勢平坦,可以直下襄州。而且新野位於白河岸邊,利於鄧州內地的物資延河而下,交通便利許多。
誰沒看過三國演義?新野是個很有名的地方。不過多年戰亂,此地到南北朝時已衰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