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81章 出鐵
押綱使臣殿侍池浩坐下,對杜中宵拱手道:「下官來得遲了,運判莫怪。」
杜中宵道:「只要到了就好。唉,鐵監諸事草創,處處用錢,你遲遲不到,這些日子我們這些人可是愁壞了。從饒州到這裡幾千里路,著實不易,你們歇息些日子。」
池浩道:「來時知監官人寬限時日,倒是不急著上路。運判,依著知監吩咐,下官回去的時候,要運一萬貫銅錢的鐵。還請運判備好,下官到時帶走。」
杜中宵道:「好巧,這兩日冶爐剛剛建好,我們正準備開爐煉鐵。不過,你要帶回去的鐵是什麼樣子的?是生鐵還是熟鐵?是鐵錠還是鐵片?每塊多大?」
池浩遲疑了一下,道:「銅監試了兩種用鐵煉銅的辦法,一是生鐵碎成粉,引膽水澆灌,待其色變之後,放水收銅。還有一種是用熟鐵錘成鐵片,浸於膽水中,候上面有銅粉,依次刮取。第二種辦法費工少而利多,只是鐵片難制。知監官人的意思,最好能收熟鐵片。」
杜中宵道:「此事不難,就給你們熟鐵片好了。不過,熟鐵和生鐵可不是一個價錢,錘成片,又費了人工,價錢更要高一些。雖然都是為朝廷做事,我們這裡實在艱難,賬不得不算清楚。」
池浩聽了,不由微笑:「無妨,知監官人吩咐,銅監按市價收買。」
銅監既是冶銅的地方,也是鑄錢的地方,他們最不缺的就是現錢。從這裡買鐵片回去,就能煉出更多的銅,有了更多的銅就能鑄出更多的錢。這個年代,朝廷又不控制鑄錢數量,鑄得越多越好。饒州銅監根本就不怕杜中宵要高價,就怕他供不上那麼多鐵片。
交接了公事,池浩拱手:「下官來的時候,帶了些蓮子、干筍之類的土產,外面兩筐,給運判官人嘗一嘗。都是地方風味,萬莫嫌棄。」
杜中宵微笑:「多謝了。附近山區,多產板栗紅棗,你可以採買一些運回去。」
這樣的長途運輸,當然不能浪費運力,附帶土產銷售是常規操作。不然池浩一行數十人,幾千里奔波運費就要多少錢?更不要說,還有地方官乘機運貨,賺些錢財,下面的人當然不會空走一趟。
池浩離去,杜中宵讓柳涚把送來的土產分成幾份,給鐵監的幾位官員。包括葉縣知縣李秉,一樣也有一份。千里為官,都不容易,東西雖然不值錢,總是一份心意。
五十萬貫錢,可不是小數目,兩三百萬斤重,堆成小山一樣。為了放這些錢,鐵監這時才正式設立軍資庫,暫時由柳涚掌管鎖鑰。軍資庫並不是放置軍用物資的,而是存放地方的錢帛等重要物資。大宋是因軍立國,收賦稅錢糧,一切為了養軍,所以地方上最重要的這一庫以軍資為名,是用來資軍的意思。
一切處置妥當,杜中宵不由對庫里的錢動了心思。這麼一大筆錢,放在庫里可惜了,錢不能夠流動起來,豈不是跟田宅房屋一樣,失去了流布天下的意義。一兩個月也就算了,幾年放在那裡,實在太過可惜。如果用業放貸,收來利息,也是鐵監的生財之道。
杜中宵這樣想不奇怪,實際上很多官員都這樣想。地方上的各種財庫,軍資庫理論上屬於三司,官員不敢亂動,其他的像公使庫、常平倉等,都有官員放貸。甚至有的放貸還不滿意,用來做生意,賺到的利潤除了增加庫里的錢,有人還自己撈一部分。發展到後來,便是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所有的官庫都放貸收息,層層考核。過猶不及,危害民間。
這就是沒有銀行的壞處,貨幣經常性的在民間停滯,不能流動起來,資金變成了資產。朝廷幾乎把銅課全部用來鑄錢,天下還是缺錢。商業越發展,錢就缺得越厲害,成了頑疾。
杜中宵當然不僅僅是為了收些利息,那才多少錢?而且官方放貸,為了多收利息,降低風險,習慣性地就會不缺資金不想貸錢的攤派給你,真正缺錢的,反而貸不到。放貸的目的,是讓庫里的死錢流動起來,變成資本,從而促進產業的發展。
鐵監在這裡,每年產這麼多鐵,有這麼多人消費,必然會帶動許多產業。用這些錢,做為本錢,放出去給民間,做為資本,從而讓地方經濟繁榮起來,才真正有價值。不過到底要怎麼做,需要詳細計劃。
池浩住在澧河對岸的客棧里,把手下的人派出去,到附近州縣採買土產,準備回去的時候帶上。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