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大宋 第90章 自去收埋
偏頭寨里,杜中宵對王凱和張岊道:「契丹人已經到了,我們前去迎接,也是好客之意。」
王凱道:「來的是契丹安撫使司的官員,還是知軍前去迎接的是。我們隸屬於軍馬司,不好參與此事。左右人在這裡,有事知軍知會一聲,我們一起商量就是。」
「也好。」杜中宵也不勉強,起身出城,去迎接耶律高家奴一行。
邊境衝突,向由兩國的安撫使司對等談判,這也是鄭戩表奏杜中宵為經略安撫司判官的用意。衙門的名稱為安撫,表示以和平為主,目的是維持現狀。而經略司,顧名思義,則以開拓進取為主。雖然到了現在宋朝邊境都是兩衙門合一,掛兩塊牌子而已,但面對不同事情,要使用不同的身份。
邊境衝突,一般是安撫使司和地方官聯合談判,現在杜中宵是兩個身份合一。杜中宵注意到,契丹來人中,並沒有朔州的官員,只有安撫使司和西京道,他們是以和為主。
出了寨城,杜中宵帶著隨從一路北行,到了十里之外,接到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行禮畢,互相查看了公文,一起回到寨城來。
看看天近傍晚,杜中宵對耶律高家奴道:「天色已晚,我在城裡面備了酒筵,為使臣接風。等到明日,再詳談此次邊境的誤會。使臣遠來,正當在城裡多住些日子。」
高家奴道:「此次事體非小,安撫使司上下等著我回去交命,不好耽擱太久。」
杜中宵道:「不差幾日。正是事體非小,我們才要仔細議論。」
一邊說著,一邊進了城,寨中官員已經迎在寨廳之外。
進了寨廳落座,上了茶來,杜中宵道了辛苦,禮節性地問了高家奴一路上的情景,坐著閒談。
旁邊的房間裡,王凱和張岊相對而坐,就著一盤羊肉閒坐喝酒。看窗外契丹近百人各自忙碌,王凱道:「契丹人來的不少。看來北次之敗,他們著實重視。」
張岊笑道:「一戰折了近千人,連個水花都沒打起來,豈能不重視!」
王凱笑著點頭:「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我身上,也著實不知該如何處置。蕃部倒也罷了,那三百契丹正兵,可不好交待。說起來,杜知軍吩咐沿路上凍餓而死的契丹人,就讓他們在那裡,我們不收拾。過了這些日子,也不知道被虎狼吃得還剩多少。」
張岊道:「知軍的意思,是讓契丹人自己去看,他們的人是自己餓死在路上,非關我們的事。這種景象他們看了,談起來也對本朝有益。」
王凱覺得杜中宵對此事的善後挺有意思的。在契丹人深入宋境的時候,宋軍不主動進攻,一直給他們留著回去的路,讓他們不致於狗急跳牆。而有可能獲得補給的路線,全部堵死,讓他們自生自滅。等到全軍覆沒之後,宋軍就只作不知道,任由契丹人保持著原樣。現在談判的契丹人來了,只是收屍,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不知道杜中宵會不會收一筆燒埋銀子,王凱搖了搖頭。
後衙備好酒筵,杜中宵請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赴宴。
分賓主落座,杜中宵舉杯:「使臣遠來辛苦,且飲一杯。」
放下酒杯,高家奴的臉色有些緩和,道:「天寒地凍,飲一杯烈酒,身上立馬暖和許多。本朝這兩年也有烈酒在賣,卻總是不如南朝來的醇香可口。」
杜中宵道:「既如此,使臣多飲兩杯。」
酒糟中蒸白酒的技術並不複雜,根本做不到保密,前兩年就傳到契丹去了。不過契丹大米罕見,以粟和黍為主,蒸白酒不易,限制了他們的生產。
酒過三巡,高家奴忍不住,問起前兩月寧邊州入唐龍鎮劫掠的事件。由於此次全軍覆沒,契丹人的情報非常雜亂,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把事情搞清楚。
杜中宵道:「自本官到火山軍,就有小蕃部傳言,附近貴國兵馬要在黃河冰封之後,過河劫掠。因兩國交好,約為兄弟之國,當時對此不為然,只當謠言。萬沒想到,黃河冰封之後,約有千餘人不知從哪裡而來,前去攻打唐龍鎮。本朝駐唐龍鎮兵馬不知究竟,把攻城的兵馬打退。這些人離了唐龍鎮,一路南來。因是發覺似是貴國兵馬,我軍一直謹慎小心,只是遠遠護送,未曾攻擊他們。只是天寒地凍,這些人北回的路上,損失極多,最後也不知如何。」
高家奴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