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 三十二 賊惦記
老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這話說的一點兒錯都沒有,岳氏良善人家樂善好施之名遠揚,是好事,也是壞事,好事大家自然都清楚,名聲好,誰不願意?至於壞事,就會在這種時候體現出來——家大業大,錢也多,糧也多。
岳氏在岳家莊收留難民,給他們一口飯吃的消息傳了很多地區,很多人都知道了相州湯陰縣城和岳家莊有兩個粥場,會派發米粥給難民充飢,大家一起渡過難關,所以幾乎所有的難民都朝著湯陰縣城和岳家莊而來,難民人數其實不多,比之史書上記載動輒數十萬人上百萬人受災的大饑荒,這個時候,只有五萬左右的流民,受災範圍雖然廣,但也不是每個人都吃不上飯的地步,能吃上飯,但是土地少的農民就吃不上了,就要想方設法地吃飯。
大規模的饑荒才會被史書記錄,而這種不到十萬人級別的饑荒,不到兩千人級別的賊亂,一般是不會付諸於史書的,尤其是末世王朝,誰會願意承認自己的失職?中華數千年,估計每一年都會有小範圍的饑荒和流民,只是範圍不大,受災人不多,死的人也不多,所以不會被記錄下來而已,相比之下,那些數百萬人的大饑荒才叫大事,瞞不住的,只好記錄。
只是小範圍的饑荒雖然影響不大,那也是相對於距離受災地區比較遠的地區而言,對於受災地區本身,那就是比較嚴重的問題了,就好象張英要緊急率領軍隊出征平叛,收拾那些流寇,不讓他們進一步摧毀人們生存的基礎,但是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
宋朝的軍制在這一刻就會被無情的嘲笑了,張英一個從沒有帶兵打過仗的文人,要被迫率軍出征,軍中一個將領沒有,就連精壯士卒也沒有,千餘老弱殘兵,矮子裡面挑將軍,選出五百人,估計也是可笑得很,竟然需要岳飛這樣初出茅廬才十六歲的孩子做將軍出征,大宋朝偃武修文百餘年,成功消滅了除了西北區地區幾乎全部的軍事人才,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岳翻時時刻刻惦記著前線的戰況,他很擔心岳飛的初次作戰,岳飛會不會受傷?會不會打了敗仗?乃至於被俘,甚至……岳翻不敢想下去了,但是卻不得不想下去,區區五百人,去面對兩千多人的盜賊,萬一被打敗了,賊軍失去了顧慮,搞不好真的會擴大侵略規模的,那些賊軍之所以不攻打城池,估計一方面是不想把事情鬧大,另一方面,估計就是忌憚城池的兵馬和城牆。
張英不想困守,不想眼睜睜看著轄下百姓受罪,所以要主動出擊,從賊軍流竄以來,張英居然是第一個率軍出征主動打擊賊寇的人,而那支五百人的弱旅,也是第一支主動向盜賊挑戰的軍隊,廂軍,從來就是一支弱旅,全天下精兵猛將,除了西北地區,都要在東京城保護皇帝的安全,地方上不准有精兵猛將,趙宋家法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
趙匡胤也不是一個膽小鬼,跟著柴榮打天下的時候,多麼生猛強悍,悍不畏死!怎麼當了皇帝以後,卻能做出這樣的事情?自廢武功?防內甚於防外!
岳翻擔心岳飛,擔心張英,擔心前線的戰況,當然,更擔心眼下的情況,時間一天天過去,糧食一天天減少,在岳家莊待著的難民人數卻還在緩緩上升,天氣越來越冷,他們生存需要的熱量和房屋越來越多,岳氏需要更多的糧食和布匹,乃至於棉布,沒有這些,如何保證這些人不被餓死凍死?
黃河以北的冬天,寒冷而刺骨,岳翻帶著略有規模的二十人小分隊巡視所有有難民居住的地方,所見所聞,讓他難以平靜,岳爸爸為了保證他們的生活已經操碎了心,白頭髮越來越多,整日裡吃不香睡不好,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民,只是多了一點別的農民沒有或者沒有太多的東西,比如錢,比如土地,比如良知。
很多時候,岳翻都會覺得在父親的奉獻之下,自己顯得十分渺小,每當這位不識幾個字的父親嚴厲訓斥自己的時候,岳翻連反抗的想法都沒有一絲,他覺得自己很可恥,很自私,甚至有那麼一點點卑鄙,父親在為所有人考慮,而他只是在為自己和一家人考慮,最多算上一個張英,父親的心包容了所有人,而自己的心,卻只敞開了那麼一點點。
父親,父親,或許父親也是在教育自己,讓自己知道做一個男人應該怎樣生活,父親明明沒有官職,沒有那個責任,但是卻一直一直的那麼拼命,那麼堅持,明明是個老實人,說不出幾句話,卻費盡口舌的勸說那些大地主大財主和他一樣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