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 189回、齊雲觀知焰論戒,方正峰振衣嘔血_頁2
更新:08-18 05:07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仙俠小說
六發的妻兒由梅家照顧,一切仍如梅六發在世之時。假如他地妻子要改嫁,梅家不僅不阻攔還會置辦娘家嫁妝,至於他的兒子,與梅府庶子一個待遇,入家塾習文,也可以跟長輩習武,等成年之後,一定給他謀個好出身。
這裡插話介紹一下梅六發的妻兒後事,他妻子後來真改嫁了,但是沒嫁給別人,嫁給了中年喪妻的梅二南,梅二南也將他地兒子視同親生一般撫養長大。梅六發之子梅效文武全才,是郭子儀麾下名將,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有大功,封爵西河侯。這些在後文中自有分說暫且不提。
翠春樓的珠兒姑娘是官妓,獲罪株連沒籍入教坊的官宦家人,按當時的律令,不蒙特釋是不能贖身的,梅六發的承諾顯然是吹牛。梅振衣命張果不論用什麼辦法,哪怕是把人偷出來再給弄個新身份,也要還珠兒姑娘一個自由身,也算讓梅六發守信。
他最後又吩咐梅毅道:「就用我行游西海的車馬,從蕪州出發,送梅六發去龍虎山,其它五兄弟想陪也可以陪著,這一路住最好的客棧,進最好地酒樓,出入最好的教坊,隨意享受人間富貴,花多少錢也無所謂。但是三個月內要到達龍虎山。到了地方之後,你應該知道怎麼辦!」
到地方怎麼辦?梅振衣話沒說出口但意思已經很明確了,在入龍虎山之前殺了梅六發,不能把活人送去讓張家為難。
按修行界的規矩,哪一派門人犯了錯,先由門中自行處置,如果實在處置不了,再向其它門派求援。梅六發犯了共誅之戒。首先該處置的就是梅家,假如把人送到張家讓對方處置,那意思就變了——我不管,看你們怎麼辦?梅振衣也不能這麼做。
話都交代完了,梅振衣起身向曲振聲抱拳道:「師兄,六發的樣子很慘,我不想看著他這麼上路,能否請您出手為他療傷?」
曲振聲點了點頭。梅振衣再無多話,以手撫額繞過屏風從後面退出了大廳,陰沉著臉一路穿過齊雲觀,獨自飛天往青漪三山中去了。曲振聲帶走了梅六發,到齊雲觀後殿去療傷。其它人都沒走,仍留在大廳中一言不發。
悶了半天,還是提溜轉第一個開口說話:「我想來想去,事情未嘗沒有辯解之機。梅六發雖然把馬車趕下了山崖,但並不是故意地呀?他也沒有以張氏家人相要挾。」其它人都不好說太多,只有這個小鬼一向出言無忌,喜歡多嘴。
積海真人道:「人在車中,已受挾持,並因此殞命,怎麼說有區別嗎?修行戒律只論實事行止,不論詭辯之高下。」
梅大東仍然跪著。此刻抬頭道:「六發未必沒有生機,如果少爺將人捆到龍虎山,張掌門也不好殺了他,否則就是……」
梅毅沉聲打斷他的話:「若談生機,直接讓他逃走不是更好嗎?就如世上無數脫罪之人,但脫罪並非無罪,天下修士仍會共誅。張掌門沒有道理因為梅家的面子放了六發,我問你們。假如此人不是六發。能讓他脫罪嗎?如果這麼做,那天下共守之戒。少爺自己首先就棄之不顧了。」
這些人在議論,眼光都有意無意地看著知焰。在梅振衣定坐三年地時間內,青漪三山中有關修行之事都是知焰在做主,梅振衣處置已定,此時再有人能說什麼話,那只能是知焰了。
知焰輕輕咳嗽一聲,大廳中安靜了下來,只聽她輕輕開口問了一句話:「何為共戒?」
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是自問自答,因為說話的同時發了神念,印入在座每一個人地神識中,神念是這樣的——
「戒」本身是「勸警」之意,其目地不在於事後懲罰,而在於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事後之懲是維護這個目的手段,而這個目的必須要維護才能達到。這才是世間各派修士願立此戒的原因,也是梅振衣倡導此戒的原意。
假如違戒之人並非六發,而是張僥,死者為我梅氏家人,張僥是否當誅?假如非六發亦非張僥,是否當誅?當初立戒是梅振衣倡導,既然已立,就並非是梅振衣一人之事,而是世間修行各派約定共守。它不是特意為梅氏傳人立,也不是特意為張氏傳人立,而是世間修士共立,不因犯戒者是何人而有所變。
梅六發違戒情由惡劣,實無可赦之處,更不能因為他是梅氏家人就可恕。
知焰停頓了片刻,在神念發出之後,又問了一句話:「何為亂法?」
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