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 185回、昨夜漫山花夢綻,可憐春來人未還_頁3
更新:08-18 05:06 作者:徐公子勝治 分類:仙俠小說
遊藝所請,竟呈逼宮之勢,武后既不惱怒也不恩准。
武后崇佛天下皆知,僧人上書也就罷了,道士們湊什麼熱鬧?這叫識時務見風使舵。和尚道士未必就是守望、鍾離這種修行高人,混個身份享受供奉待遇的俗人有的是,遠比真正的修士多得多。唐代有馮小寶這等淫僧,現代也有梅正乾這種只會騙錢花的江湖道人。
其實大家看得都很清楚,朝野內外雖熱鬧,獨缺一個人地上表,那就是當今皇帝李旦。自古雖有退位與禪讓之說,但都是父讓位於子、君禪位於臣,可是兒子將皇位讓給母親,千古以來聞所未聞,既不是退位也不是禪讓,除非是造反,否則無先例禮法可參照。
轉過年來。皇上李旦過二十九歲生辰,於離宮設宴,群臣按禮到賀,這才有機會見到幽居的皇帝。席間就有人直言不諱,提醒皇上也去勸武后從傅遊藝所請,以順應天意民情云云。
李旦滿面愁容,退席之後尋了個機會找來南魯公梅孝朗,私下問道:「南魯公為三朝宰輔。忠心耿耿有大功於唐,必不會害我,請問如今之計,我當如何自取?」
梅孝朗拜倒於地,小心翼翼的答道:「帝王家事,臣不敢言,只說臣之家事,當年高祖起事立唐。各路煙塵酋首投奔長安異姓封王者不少,而如今繼位子侄何在?臣之父南魯王,臨終自請削子嗣王爵,臣幸有寸功得沐隆恩,仍為三朝首輔。竊以為。陛下應思春秋長遠之計。」
李旦嘆息一聲,親手將梅孝朗扶起來道:「梅公的意思我明白,但我怎麼做才能春秋長遠?且此事千古未聞,無禮法可循。公有何可教我?」
梅孝朗:「自古改朝,天子易姓,言盡於此,陛下莫要再逼問於臣。」
李旦默然良久,終於揮手道:「知道了,你去吧。」
梅孝朗躬身告退,第二天李旦於宮中上表,要注意。他的身份是皇帝,寫地這個東西卻是「上表」而不是「下旨」,因為內容很特殊——祈請武后賜姓為武,願兒從母性。
武后不是喜歡改別人的姓嗎?那就連兒子地姓一起改了吧。民間也有兒從母姓的事例,勉強說地過去。武后下懿旨恩准,緊接著李旦發了一道聖旨,言自古帝王改姓則江山改號,請天后登基。改國號為周。
雖然也是退位。李旦這種做法卻要巧妙的多,不是簡單的願意退位就行了。還要想自己的下場,這麼做,是能想到的、最好的保身之計了。
為什麼要改國號為周呢?因為「武」這個姓氏起源於周朝王室,與李唐追封老子為先祖一般手法,武后也追封周文王為先祖,立國號為大周看上去名正言順。
事情至此皆大歡喜,武后下旨改唐為周,親自登基為帝,武旦也沒廢,就是降了一格,立為大周皇太子。自古以來從皇帝「降級」為太子地,武旦是頭一個。
武皇不僅改國號,還給自己起名,自創一字上「明」下「空」,名稱「武瞾」。當年改元為大周天授元年,下旨大赦天下。大赦之旨由文昌台發出,梅孝朗接旨之後問了一句:「大赦天下,赦不赦被陛下貶出洛陽的牡丹?」
武皇與牡丹花沒什麼仇,說實話,她原先最喜歡地就是牡丹花,西苑所植也最多。當初下旨開花,偏偏是牡丹未開,當著群臣之面武后格外生氣,百花宴就是給群臣看的,貶牡丹也是給群臣看的。
如今已經登上皇位,也沒什麼好計較的,武皇心情正好,當即答道:「普天同慶,大赦天下,當然也赦牡丹花。」
洛陽城中已無牡丹,但就在第二天出現了一件奇事,城外山野中有不少牡丹花開放,也不知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有好事者如傅遊藝之流,甚至還上表祥瑞,說什麼牡丹花自知悔過,於城外山野中迎春綻放,慶賀大周立國武皇登基。武后一高興,又命人從城外山野移植牡丹入西苑,還下旨封為百花之首。
還有人紛紛猜測各種可能,最流行性的一種說法,當初連根拋出城外地牡丹殘株,生機頑強紮根山野,終於又開花了。至於內情究竟如何,只有花神白牡丹自己知道了。這件事,恰好發生在梅振衣到達崑崙仙境乾元山之時。
梅振衣與知焰飛天而來,眼看離洛陽城不遠,正要落下雲端,知焰忽然一指下方的山野道:「振衣,你快看,這裡開地是什麼花?」
梅振衣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