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的抗日 第六百五十九章 緊急情況
堪稱莫大的諷刺——美兩國現在的處境,與37年左右相比,等若是雙方對調了一下位置。彼時,國政府渴求美國能夠站在公正立場,對日本進行譴責,能夠避免這場戰爭,將一腔希望都寄托在歐美等傳統強國身上。美國人當時是怎麼做的呢?美國政府雖然也有發表譴責或聲明,但是卻照樣和日本保持著正常的經貿和外交關係。現在的美國,情況並沒有當初國惡劣,但是,國情不同,以羅斯福為首的美國政府高官們,其日子並不比當初老蔣為首的央政府官員們好過多少。日本在成功研製出富士山超級戰機以後,就沒有停止過對美國本土的轟炸。這種轟炸其實並沒有給美國帶來多大的實際損失,但是卻在美國民間引起了相當程度的恐慌,漸而影響到了美國社會的安定,也使得美國政府煞費苦心經營起來的全民總動員大好局面一去不復返,漸而影響到了美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半年前,美國尚是盟國最主要的武器裝備和後勤物資輸出國,現在呢?排除技術因素,美國也已經無力再承擔如此規模的物資輸出了。再加上,美軍在澳洲和太平洋甚至大西洋的部隊並不給力,其左右世界戰局的能力相對削弱。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美國,早不復二戰剛開始時的風光。相反,走高科技路線的學兵軍及背後的國政府現在卻形勢一片大好,實際上已經成了盟軍抵抗軸心國武裝力量的流砥柱。
美國人因為珍珠港遭到日本的突襲這才決定全面參戰,也正是從那個時候起,美國加大了援助盟國的物資輸出量。只是現在看來,美國人的付出不僅沒能得到預期的回報,而且似乎有自找麻煩的嫌疑。難道不是嗎?就拿澳戰來說,澳洲本屬於英國傳統上的勢力範圍,美國實際上是通過大量的對英援助這才獲得了澳洲的支配權。這本來應該被視為一種利益交換,算是英國人回報美國人慷慨解囊給出的紅利。然現在的真實情況是,美國倒是如願的得到了澳洲的支配權,但是卻遠遠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澳洲非但沒能成為美國本土的防火牆,也沒能成為美國全面入主太平洋的前進基地,美軍反而因此泥足深陷無法自拔,等若是平白無故的多了個負擔。美國在澳洲戰場上陷入如此窘境,是美國政府高層始料未及的。因為為澳戰實在是付出太多了,這令美國政府高層不少人在讓出澳戰主導權一事上便本能的產生抗拒。然後便有了瓜島戰役之後,美澳聯軍奪取戰事主導權,結果,卻是美國人自取其辱,飛彈沒能改善自己在澳戰的處境,反而丟掉了僅有的一點資本。
美國人在澳戰幾乎輸得只剩底褲,這麼說或許有點誇張,但是卻也沒有嚴重偏離事實。就拿瓜島戰役之後的瓜島防禦戰來說,經此一役,美太平洋艦隊剛剛從本土補充來的力量幾乎損耗殆盡,且,地面部隊的損失超過了三個師將近兩萬人。瓜島防禦戰之前,美國人尚具備配合國遠征軍發動瓜島戰役的能力,該戰事之後,美國人卻連維繫基本防線的兵力也不夠了。這,其實也是羅斯福不得不應邀前來重慶的現實原因——因為現在的澳洲和太平洋,實在離不開國遠征軍和學太平洋艦隊哪!
從歐陽雲的角度,他其實是希望優先解決日本的海上力量,然後再徐徐圖之的。日戰爭打到現在,於國而言,不僅僅是必須打勝的問題,還必須考慮到戰後重建。那麼,國內戰場收復一部分重建一部分,等到戰爭結束,令國力也能恢復到一定程度,以匹配那時的國際地位,這其實是比較理想的一種進程。日本特殊的地位環境,決定了其一旦失去海軍的護衛,那就等若是被關在籠子裡的一隻雞,屆時,國政府想要怎麼玩它都可以。不過,站在現在的高度,歐陽雲卻不能總是理想化的去考慮問題。作為現政府的最高首腦,他還必須兼顧到人心向背和歷史趨勢,必須分清主次,認識到什麼時候最該去做什麼。基於這樣的想法,他便不能忽略國內戰場和蘇俄戰場的重要性。國內戰場理所當然的放在第一位,因為《蘇重慶協議》,蘇俄戰場的重要性提升,被排到了第二位,接下來才輪到澳戰和太平洋戰場。當然,這麼排位不是說澳戰和太平洋戰場不重要。因為這兩個戰場關係到一個日本戰爭潛力的問題,國要想以比較小的代價贏下日戰爭,最大程度的擠壓日本的生存空間,這也是符合國利益的。所以,雖然國政府當前關注的重點在國內和蘇俄,但是,條件允許的話,同時在澳洲和太平洋上用兵也未嘗不可。
歐陽雲和羅斯福的首次會晤足足進行了三個小時,而就在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