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盤點歷史十大事件 第八十五章 走上台前
上官儀被殺,李治也放棄了廢后的念頭。
其中原因或許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是因為對武則天還有愛呢,還是因為他已經無法拿捏自己這個皇后了,所以只能無奈的接受現實。
再加上,李治的身體情況越來越糟糕,朝堂諸事更是需要依賴武則天處理。
一場皇帝欲廢皇后,卻最終失敗的事情,就這樣不了了之。
公元六百六十七年,李治因為久病成疾,命太子李弘監國。
然而,這樣的命令對於朝中大臣來說,都知道完全沒有什麼意義。
因為雖然是太子監國,可實際上做主的人,還是皇后武則天。
就這樣平穩的度過了幾年,武則天也安心在幕後遙控著整個朝堂。
然而,或許是因為久居幕後,武則天慢慢生出了走上台前的想法,她想要接受朝臣跪拜。
至於武則天是如何做到這一步的,歷史上沒有給出明確的說法,不過李治顯然是同意的,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二聖臨朝一說。
只是在李治心中,此時此刻究竟是何想法,誰也無法去猜測。
公元六百七十四年八月,唐高宗稱天皇,武則天則稱天后,大唐正式進入了二聖臨朝的時代,武則天也由此,正式從幕後走上了台前。
在朝堂之上,和李治一同接受朝臣們的跪拜。
在成功走上台前後,同年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議十二事。
對此,李治盡皆同意,而這顯然也不過是個流程罷了,畢竟皇帝下詔,才能顯得名正言順。
在武則天建議的十二事之中,多半是與民生有關的。
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
可以說隨著這一詔書的頒發,的確是大大促進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民間也是對二聖臨朝贊善有加,算是初步認可了武則天這位天后。
一年之後,即公元六百七十五年三月,武則天又召集大批文人學士,開始大量修書。
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
並且在此期間,還下令給予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此分流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
與此同時,唐高宗李治的病情進一步惡化,再也無力處理朝政。
舊居深宮之下,朝堂徹底被武則天一人掌握。
或許是因為武則天本人的能力出眾,對此,朝臣們倒也沒有太多的意見,而且,李治的身體的確是已經不再允許他臨朝聽政了,由武則天代理倒也不是不可。
然而,就在這樣看似平靜的表面之下,宮內卻突然傳來一些流言,說是皇帝因為身體原因,有意想要下旨讓武則天正式攝政。
這可就讓眾多朝臣們震驚了。
雖然眼下的武則天已經是大權在握,有沒有這道聖旨,對她手上的權力不會有絲毫影響。
可這道聖旨最關鍵的地方,不在於此啊,而是在於名正言順,一旦武則天得到這道聖旨,那她可就不再只是單純的後宮攝政了。
一時間,不少朝臣都是出言反對,他們皆是不明白李治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宰相郝處俊更是找到李治勸說。
「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
這大唐的天下,你不交給自己的兒子,怎能交到皇后的手上?
聽聞這話,李治很快就打消了這個想法。
本以為想要勸說皇帝應該要廢一番力氣的眾臣,見李治這麼輕易的就打消了之前的決定,一時間,眾臣好像都猜到了什麼似的。
可這事情絕對是不能夠胡亂說的,所以,眾臣也只能是當做什麼都沒有發生。
而接下來的日子,李治表現出了對太子李弘的喜愛,並且不止一次的想要禪位於太子。
可是這一決定,顯然是遭到了武則天的反對。
原因很簡單,李弘不是一個好掌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