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盤點歷史十大事件 第二百二十四章 岳母刺字
在湯陰老家為父親守孝,直到宣和六年,河北等路發生水災,岳家生計艱難,岳飛為了謀生,又參加了平定軍,這也是岳飛第二次從戎,之後被擢為偏校。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五年,金國滅遼之後,便大舉南侵攻宋。
宋徽宗禪位於長子趙桓,即欽宗,次年改元靖康。
東路金軍一路勢如破竹渡過黃河包圍開封,宋欽宗用李綱守衛京城,但最終還是選擇求和,供奉了大批金銀,許割太原等三鎮給金國。
公元一千一百二十六年,金軍二次南下圍困開封,欽宗在求和的同時使人送蠟書命康王趙構為河北兵馬大元帥,徵召各路兵馬以備勤王。
在相州城裡,武翼大夫劉浩負責招募義士,收編潰兵。
而此時從平定軍突圍回到家鄉的岳飛目睹了金人入侵後百姓慘遭殺戮,奴役的情形,心中憤慨,意欲投軍,可是又擔憂老母年邁,妻兒力弱,在兵亂中難保安全,一時間陷入了猶豫。
見過了金軍的殘暴,岳飛想要為國家做些什麼,哪怕是拋頭顱灑熱血,丟了性命也無妨。
只是母親年邁,孝順的岳飛又放不下心。
見自己兒子如此糾結,岳母姚氏也是位深明大義的婦女,積極勉勵岳飛從戎報國。
「兒子,去吧,娘一個人在家沒事的。」
「可是娘.............」
「如今國家有難,身為男兒豈能不報效國家,國若是都沒有了,又哪來的家?」
在岳母的勸解下,岳飛最終毅然選擇了第三次投軍,為國效忠。
「兒子,身為男兒就要銘記精忠報國,為國為民。」
不僅力勸岳飛投軍,還為岳飛後背刺上精忠報國四字,以為訓。
忍痛別過親人,岳飛義無反顧的投身抗金前線。
同年,康王趙構抵達相州,於臘月初一日開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岳飛隨同劉浩所部一起劃歸大元帥府統轄。
劉浩為元帥府前軍統制,趙構命他南趨濬州,滑州方向以作馳援開封的疑兵,自己則率領元帥府主力北上大名府。
路上,岳飛奉劉浩的命令,帶領一支三百人的騎兵小隊往李固渡進行偵察,中途與金兵相遇,岳飛殺死敵將,擊退金軍。
隨後又在滑州以南的遭遇戰中,岳飛奮勇當先,又以百騎殺敗金軍。
兩次小戰,岳飛的勇敢和武藝得到顯露。
之後劉浩軍在濬州渡黃河受阻,只得追隨元帥府人馬北上。
這時副元帥宗澤也趕到大名,極力勸解趙構全力營救汴京。
「王爺,汴京乃我大宋都城,一旦汴京被攻破,大宋顏面無存不說,陛下屆時更會身處險境,汴京不能不救啊。」
面對宗澤的極力勸說,趙構卻直接駁回,並與汪伯彥等人又繼續向東平轉移,只給了宗澤一萬人馬救援汴京,而岳飛正好就在這一萬人之中。
這也是岳飛初次成為宗澤的部將。
趙構為何不全力救援汴京,誰也不知道具體原因,而宗澤即便手上只有一萬兵馬,他也毫不猶豫的率部趕赴汴京。
因為他很清楚,汴京不能丟,一旦汴京丟了,天下必將大亂,到時候大宋也將國之不國。
一路上,宗澤所部與金軍爆發十三戰,每戰皆捷。
其中嶽飛表現出色,以軍功遷為修武郎。
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七年二月,宗澤部戰至曹州,宋軍以白刃近戰打敗金軍。
岳飛更是身先士卒,直貫敵陣追奔數十里,戰後因功遷升武翼郎。
本來這時候宗澤所部士氣大振,是完全有機會救援汴京的。
可就在此戰過後,趙構突然下令,讓岳飛所部改由黃潛善統領,不再讓宗澤指揮此軍。
這時黃潛善手裡掌握著三萬六千兵馬,卻只知保存實力,按兵不動。
致使宗澤所部陷入孤軍奮戰的境地。
最後宗澤雖取得了一些勝利,隊伍卻也死傷慘重,再難與金軍抗衡,救援汴京。
同年四月,因為遲遲沒有援軍,金軍從已被洗劫一空的汴京城安然撤離,滿載著金帛,珍寶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