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寶秘術 第三二五八章 茜茜公主的愛瓷
更新:02-24 05:39 作者:北域神燈 分類:都市小說
這是一套茶具,或許是因為破損和磨痕而讓它們顯得沒有那麼完美了,可是張天元依舊在這套差距被幾乎完全磨去的痕跡中找到了驚喜。
他深吸了一口氣,抬頭小心翼翼地看了一下攤主,簡直就像是做賊一般,生怕被攤主給察覺到了。
發現攤主根本沒有理會他,而是專心地在跟別的顧客討論瓷器的價格,張天元微微鬆了口氣。
然後小心翼翼地將這套瓷器撿了出來。
不會錯的,這就是著名的歐洲藍血名瓷,這一次可算是撿到大寶貝了。
比之剛剛買到的那幅周芷岩的畫,還要令張天元激動。
畢竟撿漏總是會給人帶來驚喜的。
市場上的藏品大都是公開地擺放在明面上,全靠收藏者的眼力去發現。
用大大低於藏品價值的價格買進藏品,就算是撿漏。
目前古玩市場假貨充斥,魚龍混雜,真偽和優劣全憑自己眼光。
即使是淘寶的行家裡手,在這良莠混雜、真假難辨的藏海里,也常有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識的時候。
因此,視而能見且見而能識,也就是說能有所發現,那不光是一種本領,更是一種機緣,一種快樂!
藏家憑藉良好的心態、廣博的鑑賞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來接受挑戰、把握機遇,尋覓那些具有普通人看不到的文化藝術價值的珍品,一旦成功,常有意外的驚喜。
特別是這種好心情能持續數月、數年不減,每每提及,快慰無比,經久難忘,也成了藏家收藏生涯的趣談和佳話。
更何況撿漏的東西最終是會增值的!
要說搞收藏完全不受經濟利益的驅動,是不客觀的。
絕大多數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資家。
眾所周知,藝術品收藏是與房地產、股票同樣有高回報率的投資活動,古往今來,古玩業都是利潤豐厚的行業。
中國古代曾經有這樣的說法:「糧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藥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
從以往歷史看,每個時代都會湧現出一批收藏品投資者,他們以保值增值為目的,低價買進,高價賣出。
有的經過幾年的市場運作發了財,有的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
即使你只是把收藏當作業餘愛好,看著自己的藏品在短短几年時間內,價值翻了幾番,心中能不樂嗎?
不知道別人是不是高興,反正張天元肯定是非常高興的。
這套茶具明顯用的是典型的歐洲風格,即便是對歐洲瓷器不是很熟悉的人也看得出來。
但現在歐洲瓷器多了,一套幾千塊人民幣也能買到很不錯的,所以這東西的價格應該不會很貴。
畢竟東西磨損到這個程度,只要攤主不是太貪心,估計都會以比較合理的價錢賣出去的。
可是又有誰知道,這東西居然是歐洲最早的梅森瓷器生產的茶具呢?
談到瓷器,人們必然會想到中國。
若是算上由陶器向瓷器的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已有出土4000多年前的瓷器前身——原始青瓷了。
即便是考察嚴格意義上的瓷器,也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在東漢的國土存在。
儘管絲綢之路的繁榮將瓷器這種藝術品傳向世界各地,但歐洲瓷器工藝的歷史卻是在18世紀初才開啟的。
&年,歐洲第一家瓷器製造工廠於梅森城的一座古堡內建成,這大抵算是歐洲瓷器誕生的標誌件了。
其實早在13世紀,歐洲的王公貴族就對中國瓷器視若珍寶,但彼時世界範圍內只有中國掌握了製造瓷器的工藝。
直至18世紀,奧古斯特統治時代,有一鍊金術士宣稱得到煉瓷的秘方。
奧古斯特大帝得悉此事,就建立了一家煉瓷廠,並把瓷廠遷至至今已有近1100年歷史的由亨利一世建立的阿爾布雷希特斯堡中。
並且為了防止煉瓷的秘方泄露、流傳於民間,瓷廠的戒備也格外森嚴。
當然,這個說法頗具傳奇色彩,似是坊間流傳的故事。
文字記載的meissen誕生記是,當時薩克森公國的奧古斯特大帝確實對中國瓷器情有獨鍾,甚至曾用一隊騎兵和波斯商人作為交換,將48件中國瓷花瓶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