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世家都是「以武立族」,武力或者說武者才是各大世家傳承下去的保障,武者可以說是一個世家的主體,而海外島嶼上的還將有利於武者習武,也時候種植各種藥材,所有各大世家都將家族的主體搬到海外島嶼上。
不過各大在大秦帝國境內還留有許多族人,這些族人主要是不習武道又或者為大秦帝國效力的人,他們就沒有必要在海外島嶼上居住。
在大秦帝國建國後,雲逸又在大秦帝國沿海各州選擇合適的地方建造碼頭乃至造船廠,不過雲華郡的望海城和濱海城的地位短時間內還難以被取代,海運主要都是通過望海城碼頭和濱海城碼頭進行的,世家子弟主要也是通過這兩處區域往來海島和神州大地。
都城新平城距離雲華郡太遠了,主體放在海島上的各大世家相當於遠離帝國的中心,若是將帝都放到雲華城就大大不同了,各大世家距離帝國的中心並不遠,時刻了解帝國的局勢變動。
……
五年的時間過去了,大秦帝國的變化非常大,和大黎帝國相比,可以說是天翻地覆的變化。
五年的時間,一批批帝國教育體系(主要是澤州、雲華郡、瀛州區域)培養出來的學子奔赴帝國各地,完善帝國對各地的掌控,那些別有用心的官員內天目和尋風這兩大雲逸直屬的情報組織發現,被革除,然後用那些忠於雲逸的學子代替。
可以說,除了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大秦帝國剩下的區域都被雲逸控制,雲逸的一道命令層層下傳,除了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外剩下的區域都能接收到並執行。
雲逸對帝國的掌控權在一步步加深。
有了這些忠於雲逸的官員,土地改革在快速進行著,凡是敢於違抗帝國的地主階級,重者直接處死,輕者也會被抄家沒收全部財產。
關內經過多年戰亂,地方上幾乎已經沒有能夠抵擋帝國. 軍隊的力量。
另外帝國. 軍隊在消滅抵抗的地主階級時,也沒有忘記將在各地肆掠的土匪、強盜團伙清剿掉。
如今整個大秦帝國已經順利完成土地改革,老百姓們都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即便是在災年,大秦帝國內被餓死的人也非常非常的少。
之前只在瀛州種植的番薯已經在整個大秦帝國內擴散開,許多老百姓都改種番薯,番薯的高產量使得老百姓們都能吃飽飯。
不過全種植番薯也不行,番薯的產量太高了,要是都種植番薯,番薯的價格會大大降低,到最後老百姓都吃不掉,只能慢慢慢慢爛掉。
各地官員向當地老百姓傳輸種植不同農作物的思想,作為食物的番薯種植幾畝地夠一家人吃就好,剩下的田地可以種植棉花、麻、粟等其它價值比番薯高的農作物。
番薯的普及使得番薯曾為下層社會老百姓們最普遍的食物,中層階級、上層階級的人們很少再吃番薯,繼續以五穀為主食。
土地改革順利完成,老百姓們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土地,幾年下來,老百姓每年都收穫大量糧食,一家人依靠土地就能吃飽穿暖,他們感謝做出土地改革決定的雲逸,大秦帝國內多達三千萬的以種地為生的普通老百姓已經成為最支持、最擁戴雲逸的群體,任何一個敢於反抗雲逸的人,最先要面對的就是這三千萬普通老百姓。
五年的時間過去,小學堂的蹤跡已經遍布遍布大秦帝國一千四百多縣,小學堂的數量已經超過一萬所,每一年都有幾十萬少年進入小學堂讀書識字。
學生到小學堂讀書不是免費,不過和以前相比,到小學堂上學的價格並不高,一年只需要十銀,這點金錢對於已經吃飽穿暖的老百姓們來說並不算太多,幾乎每一家都能拿出來。
「知識改變命運。」、「讀書識字能夠光宗耀祖。」、「讀書識字能夠向我們偉大的帝君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在各地官員的宣傳下,連那些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都知道讓自家孩子上小學堂讀書的重要性,只是十銀罷了,他們還出的起。
受限於小學堂的數量,幾乎每一座小學堂的招生名額都處於滿員狀態,還有很多孩子無法沒能報上名。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小學堂的數量還是有點少,每一年,大秦帝國的小學堂數量都會快速增加,那些從小學堂畢業的學子們級可以成為小學堂的教書先生,這樣循環下去,預計不出幾年,大秦帝
第 357 章 今日大秦帝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