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時代 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飛行實驗
更新:09-04 19:38 作者:十年殘夢 分類:軍事小說
最大的金主,整個中國最有錢的人,一個人的財閥楊元釗都這麼說了,成功的幾率還這麼高,怎麼可能不進行,不過一款雷達的原型機,造價真的是昂貴,只是一款核心機的生產,就高達500萬,加上附屬設備,最少是700萬,這還沒有計算人工成本,按照目前最少500人服務空基雷達項目,教授以上37人,普通講師105人,還有400人左右的碩士生,博士生,這些人的人工,也是一個比較可怕的數字。
第一款雷達果然是失敗了,不是整機的失敗,而只是一些系統和單元的失敗,在經過了認真的研究,找出了問題的所在之後,在楊元釗的支持之下,又開始了新一輪的試製,類似的失敗經過了7輪,可是最終沒有徹底推翻整體的構架,在完善了眾多的細節和子單元之後,整個項目進行的相當的順利,最終一款跟目前中國主流雷達完全不同,輕型了很多的雷達實物出現了。
哪怕中間有一定的波折,可最終,這個原型機還是出現了,看起來外形並不美觀,甚至連外殼都沒有的東西,卻讓整個空基實驗室都興奮的高呼了起來,不知道歷經了多少的辛苦,不知道經歷了多少的不眠之夜,可是最終的東西做出來了,當開機運行,在雷達的顯示屏上面,顯示了雷達特有的曲線的時候,所有人都歡呼了起來。
這個被臨時命名為都卜勒一型的雷達,不同於以往的雷達,整體使用了大量新材料,比重上面,比之前的雷達要輕,在經過了都卜勒和單脈衝的設計,不必需要海基雷達那樣,用高高的桅杆作為天線,只要進行了合理的布置,在飛機機身之上埋設天線,接受和發射能力相對於海基的要弱很多,可是重量下降了不少,體積也下降了,節約了最少三分之二的區域,帶來了體積和重量的大規模減少,比之前的空基雷達大大的前進了一步。
考慮到了空中的因素,不必如同地面那樣,防止漏掉和死角那樣建立巨大的天線,一定程度,整個飛機的機身就是一款天線,通過接受放大,最終傳輸到雷達之上進行處理。這個設計非常天才,在降低了一定精度方面,甚至連雷達的測量範圍都降低了,從海基的最多400公里,降低到了85公里,最終實物做出來的時候,比之前減少了很多,總重量17噸,體積30立方左右。
這個體積還沒有達到最終的使用體積,卻比之前大大的邁進了一步,從某種意義上面,這是一款可以上飛機的雷達,把重型轟炸機進行徹底的改裝,讓他的全部體積都用來儲存雷達的話,是可以把這個雷達裝入其中的,用來做實驗是夠了。
這一款原型機的出現,代表著雷達的研製進入到了一個正確的渠道,相比於之前上百噸,甚至是數百噸的重量,20噸的重量,減重可能性頓時大了很多,最關鍵的是,當原型機出現,而且是可以裝在飛機上面,之前很多空中理論都是推測,最多就弄個幾十米高高度進行實驗,雷達太大了,不好往幾百米高的山上,或者是高塔之上弄。
那麼,機載雷達研製最關鍵的問題,空中性能,就成為了最關鍵的問題,可攔在大家面前就一個問題,那就是一架戰略轟炸機,必須要進行改裝之後,才能夠裝下這麼一個雷達,那麼必須要付出一架重型轟炸機,即便雷達測試成功,未來這一架飛機不經過大規模的改裝,也等於是廢了。
一架重型戰略轟炸機,他的成本在80萬,比雷達便宜,可是類似的實驗,不是一次就完畢了,說不得要多上幾架,錢不是問題,雷達實驗室,有足夠錢,可他暫時影響不到空軍,戰略轟炸機在出現的第一天,就表現出了強大的實力,這個作為空軍最終極,也是最極端的打擊力量,一直都被控制在空軍總司令部的,其他人,根本沒辦法動用這個。
最終還是楊元釗來解決問題,大手一揮,10架還沒有下生產線戰略轟炸機,就被送入到了雷達研究所,確切的說,是在飛機生產線上,雷達研究所的研究員,會把雷達的數據和注意事項告知的飛機生產廠家,然後轟轟烈烈的改裝就開始了。
中國的飛機,大部分都是有訂單,也就是楊元釗的權勢,才能夠直接把10架的訂單挪用過來,當然了,目前雷達只有一款原型機,還需要根據這個進行一定的生產,然後才能夠裝在在飛機上面,然後就是飛機飛上天空的實驗和地面的理論性實驗同時,這也是這段時間,雷達實驗室最主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