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一八五 吹沙走浪幾千里(十八)
更新:09-01 18:02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朱慈烺不相信崇禎皇帝能夠逃出他的手心。依照他對宮中的了解,以及歷史劇本的預讀,甲申之變時還在皇帝身邊的只有一個王承恩。許多人甚至不知道皇帝是死了還是逃了,各種說法紛亂如麻,直到第二天找到皇帝的遺體方才告一段落。
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兩個侍衛就足以將崇禎帶走了,何況宮中還有劉若愚安排的宦官和女官隊伍,都是願意跟著皇明走的人。這些人主要負責帶走宮中的印璽、賬目、國寶之類的必需品,否則光是口頭喊皇權在我,說服力是完全不夠的。起碼滿清就不認這一套,他們大力尋找明宗室,說要承祧祭祀,一旦找到了就按個「冒充」的罪名殺頭。
關鍵問題集中在挾持了皇帝之後該怎麼辦。
如果是權臣,那自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從宰相而封王,繼而禪讓。如果是皇太子,也有唐肅宗的前例可循。
朱慈烺知道皇位是個巨大的光環,一旦他登極為帝,像蔡懋德這樣的忠良幹吏肯定是會自覺效忠於他。然而這個光環也會引來闖賊、滿清、以及豬一樣的隊友——你還不能趕走殺掉,否則就是昏聵的暴君。即便光復全國,也會被這些文人編造出各種逸聞奇事抹得漆黑。
如果說身後名可以不用在意,那在位時各種騷擾和牽絆也會分散自己絕大部分精力。太平盛世倒也無妨,慢慢跟那些官僚玩政治便是。在如今這種亂世,動輒有覆滅之虞,實在分不出精力去浪費在平衡遊戲上。
而且有一個隱藏的矛盾被古往今來許多人都忽略了:
只要朱慈烺不登極當皇帝,東宮體系就有一個共同利益點,內部所有的矛盾都可以因此而轉化。
若是登極當了皇帝,從龍之功分配完畢,共同努力的目標就消失了。到那時,東宮這些文臣武將為了自己的聲名、家族,不可避免地再次陷入無休止的纏鬥之中。
朱慈烺與這些臣下的關係,也從君臣兼戰友,變成了單純的君臣關係。
這也正是許多朝代開國定基之後,反而會出現各種混亂。
「以臣制君,以子制父,這種亂行我是不會做的!」朱慈烺正義凜然地排除了「狹天子令諸侯」的選項。他旋即又道:「根基未穩,貿然稱帝,引群賊來攻我,這種蠢事我也不能做。」
吳甡遍覽史策,所見不過這兩種行事,一時也不知道朱慈烺胸中是否已經有了第三條出路。
「實在想不出辦法,那就先不想了。」朱慈烺長嘆而起,他到底不是只是個凡人,在利與害之間難免徘徊。而且這種事關民族大運的事,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做出決定的。他旋即又道:「給聖上的回覆又該如何寫?」
不回去是肯定的,但不能連奏疏都不回上一封。
朱慈烺出宮的時候崇禎帝還算是個正常人,但這些日子來接連丟了洛陽、潼關、山西、黃河……估計已經陷入偏執之中,近乎瘋癲了。
不等吳甡和孫傳庭答覆,朱慈烺已經搖頭道:「算了,就不理會了吧。時間有限,咱們得先取山東,不能再等了。」
反正běi精淪陷最晚不會超過三月份,到時候有京師淪陷這等大事,誰都不會注意自己不理睬聖旨的小錯。從現在李自成受到的刺激來看,說不定還會比歷史原劇本更快一些到達běi精。
「殿下這就要率軍入魯麼?」孫傳庭問道。
「的確,這是最快的辦法。」朱慈烺道:「就算沒有尚方、龍節,我的侍衛營難道還能不聽我的?」
「但若是山東官員……不識大體呢?」吳甡問道。
朱慈烺也擔心山東還許多「馮師孔」等他,早就有了安排,正色道:「這就看他們能不能守得住山東了。我得到密報,有一支五千上下的賊軍在去年年底便沿黃河東進,算算時候也快到達山東了吧。」
吳甡還在想那支賊兵是否能攻陷山東的事,孫傳庭心中卻是一怔,暗道:若是有這麼一支賊兵,為何不直接去保定圍攻京師,卻往山東去?李賊得了平陽府之後,為何還命劉芳亮領左營人馬又沿著黃河東進?
從軍事上說,除非李自成腦抽了,否則不會做出這種決策,就算想囊括山東,也是在畿南分出一支偏師。
五千人……
孫傳庭眼前一亮:西安丟了的川兵也正好是五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