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開 六二六 白日風塵馳驛騎(7)
更新:09-01 18:04 作者:美味羅宋湯 分類:軍事小說
廖真是在崇禎二十年以同等學力考入的經世大學,完成了大學學業之後,沒有導師收他為徒,所以在崇禎二十二年被分配去了炮廠。
從任何一方面來說,廖真都沒有什麼過人之處。不同於那些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他進大學的時候已經四十二歲了——雖然他與廖興在族中是同輩。因為年紀大,性格沉穩,所以也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在教授門前撒嬌賣萌求收留。
廖真還曾是家中的「痴子」。
在廖氏這個行商起家的家族之中,廖真的父親當過賬房,他也從小跟著賬房先生學習算術。因此開啟了對數學的興趣——以至於對其他任何事都漠不關心。
這樣的人在原歷史時空中是註定要被淘汰的,充其量成為一個的小有名氣的賬房先生。然而在如今的大明,數學作為基礎學科被皇太子所重視,經世大學所有的學生都必須學習數學。這也是宗族的好處,人盡其用,讓這麼個「數痴」去經世大學讀書,家族裡又能多一條路子。
但是誰都沒想到,廖真在經世大學的兩年之中,基本處於自學狀態。如今的數學還處於整理歸納古代數學成果上,譬如割圓術、天元術、大衍求一術之類,對於廖真而言早已經學得心應手了。至於徐光啟等人翻譯過來的泰西數學,就深度而言並不比秦九韶、劉徽、祖沖之等人研究得更深,只能算是開拓了眼界。
廖真最鍾愛的是圖書館裡整整一屋子的數學書籍,這也是他消磨時間最長的地方。
令人驚訝的是,他從入學到離開,從未參與過「蒸汽機計劃」。
蒸汽機計劃調動了經世大學、皇明海軍大學。數百名師生,幾乎占據了總人數的三分之一,仍舊沒有選中他這個數學呆子。直到他被分配到了炮廠,在炮廠倉庫之中發現了一架蒸汽機運轉模型——這是提供給炮廠,讓他們研究如何將蒸汽機用於鑄炮工作。
「此物笨重不堪。耗能大而出力小,徒為兒戲。」
這是炮廠許多人對蒸汽機的看法,最多用它提吊重物。
廖真真正介入蒸汽機製造,卻是王永順來炮廠尋求技術支援之後的事。
不可否認,炮廠才是集中了大明最尖端工匠的地方。雖然他們缺乏科研能力,但是工藝水準卻是當之無愧的大明之冠。
廖真的工作就是幫助王永順改進鏜車。讓鏜車挖出來的「圓」更「圓」,更滿足設計數據。
在祖沖之用劉徽的割圓術將圓周率推進到小數點之後第七位以後,圓周率的數學意義就遠大於實用意義。因為沒有工匠在製作工具時候需要如此精確。而廖真這個數痴,則打算將這份工作做到極致。
大明的度量衡單位已經與後世相差仿佛,其中度也就是指長度,常用的是丈、尺、寸。這三個單位足以滿足一般人的生活需要。對於更長的單位。還有十丈為引,或者直接使用「里」為單位。
在寸之下,還有忽、秒、毫、厘、分這五個單位。這是源於《孫子算經》:「蠶所吐絲為忽,十忽為一秒,十秒為一毫,十毫為一厘,十厘為一分。」宋朝時改「秒」為「絲」。所以在明代也就是寸、分、厘、毫、絲、忽這些十退位單位。
大明的營造尺長度為後世公制的32厘米,則寸為3.2厘米,分為0.32厘米……以此類推,到毫這個單位的時候,就足以成為丈量紅外線波長、細胞大小、細菌大小的單位。這些在目今當然都是用不上的。
廖真將工作精度提高到了厘,這在當前大明的工匠之中已經近乎瘋狂了。
然而一旦做出成品來,效果也是十分顯著。
改進工藝之後生產出來的氣缸,輕易就達到了之前最好的水準。
廖真因此被吸收入「蒸汽機計劃」,並且王徵也親自致信皇太子,希望能夠將廖真從炮廠調回經世大學任教。因為他做的並非是製造了一張精確度更高的度器工具。而且他還通過割圓術發明了微分。
在王徵等大明人士眼中,只是覺得這種解題思路很有意思,而且開拓了一片未知之地。然而朱慈烺卻很清楚微積分和解析幾何對於世界文明的影響。
在笛卡爾建立解析幾何體系、布萊尼茨和牛頓各自發明微積分之前,東西方數學基本處於持平狀態,在某些領域中國數學還要更勝一籌。然而在解析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