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仙緣 西遊記中的須菩提祖師為何方神聖(三十九)
㈡孫悟空與哪吒之間的「本源流」之說在《西遊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裡,孫悟空和哪吒之間有一場打鬥。
在描述這場打鬥場面中,作者寫了一個頌子,頭四句「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對手,正遇本源流」簡單的介紹了兩人的身份和來歷。
在涉及到兩人神通的問題時,作者以「正遇本源流」來說明二人各自所學的淵源。
意為兩人的學術修為來自於一個源流,一個體系。
這多少有點令人納悶,做為玉帝麾下的一員將領,又怎麼與學了「大法門」之術,「悟徹菩提」的孫悟空成了一個「源流」呢?關於這個問題,直到第八十三回《心猿識得丹頭奼女還歸本性》作者才交待了這種端倪。
「原來天王(李靖)生此子時,他(哪吒)左手掌上有個『哪』字,右手掌上有個『吒』字,故名哪吒。
這太子三朝兒就下海淨身闖禍,踏倒水晶宮,捉住蛟龍要抽筋為絛子。
天王知道,恐生後患,欲殺之。
哪吒奮怒,將刀在手,割肉還母,剔骨還父,還了父精母血,一點靈魂,徑到西方極樂世界告佛(如來)。
佛正與眾菩薩講經,只聞得幢幡寶蓋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將碧藕為骨,荷葉為衣,念動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
運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後來要殺天王,報那剔骨之仇。
天王無奈,告求我佛如來。
如來以和為尚,賜他一座玲瓏剔透舍利子如意黃金寶塔,那塔上層層有佛,艷艷光明。
喚哪吒以佛為父,解釋了冤讎。
所以稱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從這段話里我們知道,如來佛祖給了哪吒起死回生的機會和神通廣大的法力。
為了解釋其父子之間的冤讎,如來佛祖還「喚哪吒以佛為父」。
因而《西遊記》書中的哪吒雖然玉帝麾下的一員將領,雖然沒有佛教神明的頭銜,但是其神通廣大的法力則是師承於如來佛祖,並且還是如來佛祖的乾兒子。
作者以「正遇本源流」來形容,說明二人的打鬥本領都源於佛教一派是沒有問題的。
雖然是一派,但是在修習地點和師承上是有差別的。
孫悟空的修習地點是西牛賀州的靈台方寸山,師承是「須菩提祖師」;哪吒的修習地點是「西天」(儘管是「西天一隅」,但也是「天界」,更是佛門中的「極樂世界」);師承是其「乾爹」如來佛祖。
而兩人之間打鬥的結果也可以做為我們認定須菩提祖師就是「菩提聖樹」一個旁證,因為哪吒是敗陣而歸的。
哪吒是「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廣大」的猛將,其打鬥本領又源於如來佛祖,結果是敗於孫悟空之手,這也暗寓了「菩提聖樹」與釋迦牟尼佛(如來佛祖)之間的特殊關係,換句話說,也只有以「菩提聖樹」與釋迦牟尼佛之間的這種特殊關係,才能解釋親受如來佛祖親傳本領的哪吒,敗於孫悟空之手的緣故。
㈢探析在《西遊記》一書中須菩提祖師為什麼只在開頭的篇幅出現,尾篇就沒有了交得的問題按照中國古代,甚至於現代人寫小說的筆法,故事情節一般都是追求圓滿的,而在《西遊記》書中,須菩提祖師卻只在開頭的篇幅出現,尾篇就沒有了交得。
這是有悖於中國小說的傳統筆法的。
《西遊記》的故事堪為經典,但對須菩提祖師的描寫,尾篇沒有交得。
粗看上去,似乎是作者的一個疏漏,但是,如果認定須菩提祖師就是《西遊記》作者以大神仙的形式進行了擬人化描寫的「菩提聖樹」,這個問題就也得到了解釋。
在《西遊記》第二回《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中,須菩提祖師要驅趕孫悟空而去,孫悟空就說道,「上告尊師,我也離家有二十年矣,雖是回顧舊日兒孫,但念師父厚恩未報,不敢去。
」這也說明,孫悟空對須菩提祖師是感恩戴德的,但是,直到孫悟空成了「鬥戰勝佛」之後,也再沒有提及須菩提祖師。
如果須菩提祖師為「菩提聖樹」,這種沒有提及就是合理的。
因為面對「菩提」這個聖樹需要的是「悟」,而不是「拜」和「說」,孫悟空已經成佛,那麼按照佛教的理念,「菩提(聖樹)」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心中常「悟」即有「菩提」,而「佛陀」品階的神明,「菩提」自然是常駐其心了。
因而孫悟空自然不用回拜了,從佛教理論的角度而言,尾篇沒有了交得也屬合理的情節安排。
十八、解析一下《西遊記》中「須菩提祖師」現身的形象詩。
結合我們對須菩提祖師的身份認定,這裡我們就綜合前面的分析,就《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中,作者在須菩提祖師出場時所做的一首形象詩,進行逐句解析來進一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