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1981 第949章閉門協商
一場關乎北領地未來二十年,三十年的經濟發展,在達爾文政府大樓會議室里進行著。筆神閣 m.bishenge.com
整個會議並沒有向社會公開
採取的是全封閉式協商
之所以選擇封閉式協商,這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政府不想將協商內容,過早的被媒體曝光。
一直到現在澳大利亞國內依舊還有不少人,他們對華人以及亞裔大規模移民澳大利亞持牴觸情緒,尤其是一部分白澳政策的擁護者,更是不遺餘力的在一些新聞媒體批評政府。
跟其他西方政府經常被底層民眾聲音左右不同,澳大利亞政府在很多時候並不理會底層的聲音,當選者上台前可以糊吹承諾,可是屁股坐到位置上以後施政又是另一番場景。
對於北領地開發,澳大利亞這屆做了很多的努力,甚至不惜代價投入了大量的財政修建鐵路,改善北領地交通問題,以便讓楊氏財團向北領地投入更多的資金。
隨著北領地的開發不斷加深,一系列建設需要原材料,源源不斷從澳大利亞其他地方向北領地運送,北領地大開發,真真切切的帶動了澳大利亞整體經濟的發展,澳大利亞政府不希望自己這邊剛剛嘗到甜頭,就被一群無知的人破壞。
澳大利亞作為一個大洋孤島,它比鄰亞洲,卻又切切實實屬於西方陣營,島國早年想要脫亞入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自二戰之後受到美國的扶持和控制,島國很清楚自己存在的意義和作用。
而澳大利亞作為英帝早期的一塊飛地,說難聽點就是英國犯人流放之地,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都是乖乖的跟在自己主子屁股後面轉悠,自己拿主意的情況很少。
而隨著英國逐漸沒落,澳大利亞雖然拿主意的事情越來越多,但是卻失去了賴以生計的最大依靠。
澳大利亞資源豐富,人口少,好比一個地主家守倉庫的長工,突然有一天地主家落沒了,管不住手底下的長工。
最後長工們跟自己家的地主老爺開了一個和平會議,大家和和和氣氣的把家產稀里糊塗瓜分一空。
要說澳大利亞這個長工也是可以的,坐擁整個大陸,妥妥的大糧庫,前期可以說是吃穿不愁。
俗話說的,『坐吃山空』。
金山銀山也有花玩的時候,
自七十年代,澳大利亞這個不愁吃不愁穿的長工,發現自己家的糧倉裡面的糧食越來越少了,於是乎,便想著擼起袖子大幹一場,可是環顧了一下自己四周,澳大利亞突然尷尬了起來。
因為澳大利亞政府這個時候,突然發現自己面臨一道選擇題。
什麼選擇題?
那就是選擇姓西
還是姓東
選擇靠向東方,還是繼續緊跟著西方。
這有點像早期島國明治維新成為列強以後,面臨的同一個問題。
不過,澳大利亞的情況與島國有些不太一樣,島國當時是自身強大了,就看不起自己周圍的窮鄰居,所以一心想要跟富人區的西方人混在一塊,想要跟富人們交朋友。
而澳大利亞則是妥妥的西方陣營,西方國家也從來都沒有否認過這一點。
但是吧,澳大利亞離西方大本營太遠了,身邊周圍的鄰居都是亞洲國家,一旦發生什麼事情,西方國家根本幫不上忙。
最要命的一點,它沒有島國強大,人口沒有島國多,背後的靠山更是日漸衰弱,連原材料都不向它這個小弟進口了。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澳大利亞很迷茫,歷史上,迷失的「西方橋頭堡」,就是形容澳大利亞的。
自七十年代,澳大利亞政府終於想清楚了,遠親不如近鄰,於是動手廢除白澳政策,開始顧及亞裔移民澳大利亞發展。
其總理惠特拉姆更是一度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到「我們要把澳大利亞建設成一個在亞太地區獨立的、重視寬容與合作、反歧視的國家。」
在特拉姆的理念指導下,遠離冷戰「壁壘」的澳大利亞開始了與亞洲的初次接觸。
先後與內陸、越南建立關係,並積極同敵對的鄰國印尼修復裂痕。
而繼惠特拉姆之後,現任澳大利亞總理鮑勃·霍克也同樣遵循前任澳大利亞總理的政策理念,不過不同於前任澳大利亞總理,鮑勃·霍克在這方面的動作更大,也更加的積極。
澳大利亞兩任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