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樂家 第1186章艱巨
更新:09-06 10:27 作者:錦瑟華年 分類:都市小說
他在周秀英家呆了差不多方中信在音樂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天賦,性格一貫強勢的周秀英也就沒勉強他學音樂,讓他能安心過普通學生的生活。當然,基礎的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不做強迫要求,只當興趣培養,要不然出去很丟她們家面子的。
人小鬼大的方中信還挺慶幸的,他從小也見到那些專業學音樂的,不管是中小學生還是成名已久的歌唱家演奏家,都特別努力,練習的過程都是非常幸苦的。周秀英的學生,無一例外,全都是既有天賦又肯下苦功夫努力的,兩者缺一不可。
在方中信眼裡,秦放歌算是個特例,不光是因為他最年輕也最有天賦,最得周秀英寵愛。他對自己態度也是非常有趣的,到他這樣的程度,已經不需要拍誰馬屁可以討好誰的。跟他聊起來的時候,話題都蠻輕鬆開心的。
不過這樣的機會並不太多,這不,都沒聊上幾句,秦放歌就被曾祖父方希平拉了過去,跟他聊歌劇《梁祝》的創作。
方希平還挺感概的,他這番光是創作歌劇腳本就相當不易,又太多值得細細推敲和琢磨的地方。秦放歌自己的話,一個人就可以拿出《唐璜》這樣的巨作來,除開其中的音樂不談,劇本對話種種細節處,都堪稱經典。
方希平也擔心,太文縐縐的話,會讓觀眾難以理解,即便對國內的觀眾而言,國外的觀眾就更不用說了。但《梁祝》是個完整的故事,比先前大家預計從「三國演義」中摘取故事來製作歌劇,要容易得多,還有很多經典的戲劇,越曲崑劇京劇中都有,可以用來作為參考。
但做成歌劇的話,和傳統的戲劇有太多的不同,改編之後,能否被觀眾接受也是個極大的考驗。方希平越是深入其中,就越了解其中的難度,可這也讓他越有幹勁,還拉上兒子方建國以及好友學生都加入創作中來。
周秀英對此充滿期待,她也能給出相當多可行的提議,可以說是直接加入創作中來,她做歌劇多年,總領全局的本領是在一部部歌劇中鍛煉出來的。大家都不著急,細細雕琢,決心把這部中文歌劇做成經典。
而由林寶卿她們樂團演出的民樂版《梁祝》,一經演出,就廣受觀眾和專業人士的好評,也早在方希平周秀英他們的預料之中。事實上,當初在看過曲譜後,他們就敏銳的意識到了這部作品的優秀之處。
演出的成功,既印證了他們的眼光,也給他們更多的鼓舞來創作這部歌劇。
歌劇的創作,是一門綜合的藝術,音樂是最重要的,但劇本的創作同樣重要,尤其對中國的普通觀眾而言,歌詞甚至還在主旋律之上,至於其他和聲織體之類,則是深入後才會去做了解的。
但創作者並不能由此就忽略其音樂性,好在有秦放歌這位天才作曲家在,他也負責包辦全劇所有的音樂創作,也拿出了雛形來,就是民樂版《梁祝》。讓方希平方建國他們在創作劇本時候,有了基礎的標準和風格。
此外,舞蹈,場景,服裝,美術,燈光等等,都是構成歌劇的重要元素,任何一方面做得不夠出彩,就有可能拖整部歌劇的後腿。
其中可以仔細探究的地方就多了去,隨便舉個例子。
在用聲音塑造角色方面,我國戲曲傳統演唱法的主要規律和特點,是從字入手,講究吐字清晰,以字行腔,字正腔圓,以情帶聲,聲情並茂。美聲唱法的特點是聲音渾厚,氣息飽滿,音域寬廣,共鳴充實和連續演唱的耐久性。而中國歌劇的演唱把繼承民族聲樂傳統與借鑑美聲唱法的科學聲原理相結合,同時為適應中國觀眾審美的要求,立足於我國的民族風格和語言特點,並不斷融入時代精神和現代意識,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聲技巧與形象塑造。
只是,如今中國歌劇的展並不順聊天,高不成低不就,不受國內觀眾待見,國外觀眾也不見得喜歡。
方希平他們曾稱,「民族歌劇是我國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束魅力之花!」周秀英更是親自見證過民族歌劇的興盛繁榮時期,但隨著飛展的社會潮流,卻出現了很多制約影響民族歌劇展的不諧和因素,這也讓她頗為無奈,但她並沒有放棄希望,秦放歌橫空出世後,她更覺看到了希望,她的態度也影響了身邊的人,老伴方希平,學生華夏音樂學院聲歌系系主任沈建萍,以及國家大劇院的一眾學生。
周秀英一直覺得,想要真正將中國的民族歌劇展起來,先要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