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樂家 第1413章 藝術真可憐_頁2
更新:11-16 16:47 作者:錦瑟華年 分類:都市小說
茹想法和靈感還是很多的,缺的是把這些東西具現成音樂的能力,也不光她是這樣,樂團其他很多姑娘都是這樣。光靠樂團里的滕舒婷一個人,完全忙不過來,秦放歌的出現,也猶如久旱逢甘霖。
而肖靜茹選擇的《子夜四時歌》,是屬於南朝樂府詩歌,南朝樂府,又是清商樂曲的一種。秦放歌以此主題作曲,肯定是繞不開清商樂的。
好在現場的姑娘們,包括學習小提琴的龍雪瑤,中國音樂史都是必修課。課程中對清商樂有著相當詳盡的描述,中國古代,樂舞不分家,也跟詩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很多詩歌都是唱出來的,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
秦放歌這個作曲家更需要了解這些東西,他對這些知識也都倒背如流,沒重生之前,在另外一個時空當音樂學院音樂教師的時候,這些常事都是相當了解的。兩個時空在大約三四百年的時候才有了異常,但大體歷史進程沒什麼變化,而且,主要也是西方音樂那邊,中國這邊本來也沒那麼多傑出的作曲家和音樂家。
《子夜四時歌》是受到最初《子夜歌》的影響,子夜,晉朝女子,有才卻多愁善感,後來被迫與愛人分離。子夜創作了在東晉南朝的著名樂府《子夜歌》(樂府詩集卷四十四清商曲辭一)。歌曲的風格極其悲哀,乃至東晉豪門王軻府中的鬼魂也為之感動而唱起了這首歌。《唐書·樂志》曰:「《子夜歌》者,晉曲也。晉有女子名子夜,造此聲,聲過哀苦。」
而《子夜歌》所代表的語言質樸、男女對唱、四時而歌等表達方式都對後世文學產生深遠的影響,有的甚至成為特殊的文化因素影響著後世的思維方式,《子夜歌》的創作方式和抒情手法為後世文人借鑑成為其新的寫作範式。
在《子夜歌》中,詩人抒發女子的相思與思慕之情,主要包括對愛情的痴迷和忠貞不渝,寒秋之際記掛情人的冷暖以及對相思讓人華發早生等等。同時塑造了負心男子的形象,正是這些形象給女子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掙扎。「常慮有貳意,歡今過不齊」通過女子對男子行為的描述,表現了男子的不忠。「初時非不密,其後日不如」男女在最初相戀時非常的親密,其後男子的心卻逐漸轉淡,感情一日不如一日。「惡見東流水,終年不西顧」、「歡行白日心,朝東暮還西」運用比興的手法,揭示了男子的負心。「我與歡相憐,約誓底言者。常歡負情人,郎今果真詐。」曾經的誓言也留不住男子善變的心。可以說,這些負心男子的形象也從側面增強了女子生活的不幸與痛苦,更加豐富了吳歌西曲的內涵。
秦放歌選作新三國演義插曲,以及肖靜茹點名的《子夜四時歌》正是《子夜歌》的變曲之一,現存的數量也相當多,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來寫,每個季節中女子對於愛情不同的感慨和思念,其中包括完美的相遇、熱烈纏綿的相戀以及哀怨惆悵的思念甚至驚心動魄的分離等等。
鮑照,謝靈運,李白都有受此影響,唐代詩人李白更是借鑑吳聲樂府的高手,尤其是對於《子夜歌》的借鑑更是出色。他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整首詩是詩人月光里思念故鄉的情景,這與《子夜四時歌·秋歌》中的:「秋夜入窗里,羅帳起飄腸。仰頭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意境幾乎完全一樣,同樣的秋夜、同樣的舉頭望月、同樣的寄情千里,不難看出兩者之間的承繼關係。
至於李白的《子夜吳歌》則完全是脫胎於這個敘事模式,也是分春夏秋冬四季對情感進行歌詠。
《子夜吳歌·春歌》:「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子夜吳歌·夏歌》:「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子夜吳歌·秋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子夜吳歌·冬歌》:「明朝驛使發,一夜絮征袍。素手抽針冷,那堪把剪刀。裁縫寄遠道,幾日到臨洮?」
四首詩歌都是以女子的口吻述寫對於情人的思念之情,秋月下傳來的陣陣搗衣聲加劇了女子對於遠在他方情人的牽掛,何時才能消滅胡虜良人得以歸才是女子最為關心的事情。《子夜吳歌·冬歌》也是女子思念遠征在外的丈夫,即使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