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星音樂家 第九百九十三章在路上
更新:09-14 23:13 作者:錦瑟華年 分類:都市小說
鬧歸鬧,大家都還是要做正事的。???獵?文 ????
西千佛洞這邊的洞窟不多,不少還很殘缺,急需修復。但裡面的壁畫和雕塑,無疑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多看看,多感受感受,對他們這些搞音樂藝術的人來說,好處非常大。
秦放歌也用手裡的攝像機,把研究員的講解一併記錄下來,他們這次有優待,能去很多普通遊客去不到的洞窟,欣賞到更多的文化精髓,已經不單純是佛教的藝術了。
女生們也都還在議論,在石壁上畫畫寫字這樣的方式,似乎比書本紙張流傳得更久遠。也可以像是在青銅器上銘文,但想要大規模的保存,似乎這樣開鑿石窟是最好的方式。而這,也不是幾天就可以完成的,一直持續了好幾百年。
在西千佛洞參觀了一個半小時,秦放歌謝過講解的研究員後,和女生們一起離開。
這天的第二站是陽關。提起陽關,大部分人能想到的就是王維著名的詩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後來大家又根據這《送元二使安西》,譜寫了經典的樂曲《陽關三疊》,並廣為流傳。可惜的是後來曲譜失傳,現今的陽關三疊,也都是後人改編的。
除了陽關,還有玉門關,這兩個絲綢之路的重要門戶,因絲路而興,也因絲路而衰,漸漸的,也就成了絲綢之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沿途大漠黃沙,荒無人煙,秦放歌他們所乘坐的車孤獨的前行,他用手裡攝像機,拍下了前方那一覽無遺的地平線,近在咫尺,卻又總是遙不可及。浩浩然的天地間,伴隨前行腳步的,只有外面呼嘯的風沙。感覺時間與空間都在這裡被無限放大,極目眺望,天地茫茫,仿佛就是時空的盡頭。
女生們出來採風,很少乘車走得這麼遠,仿佛在走一種永遠觸摸不到的邊際。好在她們人多,除了各自的感懷外,倒也不會太過孤獨。
長途跋涉之後,終於抵達陽關,可昔日絲綢之路上輝煌的門戶陽關城早已蕩然無存,僅存一座被稱為陽關耳目的漢代烽燧遺址,殘破而孤寂的聳立在墩墩山上,凝望著浩瀚的天空。秦放歌他們這樣的後來人來參觀,憑弔一番,也不得生出萬千感概。
他還是用攝像機將這些畫面和場景記錄下來,腳下這條路,就是古絲綢之路。
女生們心思比較細膩敏感,千年之前,古人走到這裡,出了陽關往西,便是無故人之地。而千年之後的她們,在這裡駐足深思,那種時空交錯的感覺,就好像觸摸到了易逝而又永恆的時光,感嘆人類生生不息的探索腳步。這萬里絲綢之路,和她們的音樂道路,何其相似,也讓大家特別有感懷。
參觀完陽關遺蹟後,他們還去附近的陽關博物館看了看,裡面收藏了不少從陽關出土的文物。此外,也有不少復古的人造景觀,比如觀景台,烽火台之類的,秦放歌就沒什麼興趣,只在遠處拍了拍,就趕著去吃午飯。
午餐夏雪早就聯繫好,是在陽關附近的農家吃的,這裡的葡萄最是出名,但這時節不對,她們沒能吃上新鮮的葡萄。秦放歌他們也就買了些葡萄乾,作為路上的零食吃。知道他們一行人是搞音樂的後,這些能歌善舞的鄉民們,也就給他們展示了種族天賦。
這也是秦放歌此行的目的之一,收集民間音樂,這些鮮為人知的旋律,既有凝重也質樸,更多情。他也用攝像機把這些美麗的音樂記錄下來,除此之外,他還記錄下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小河流水的叮咚聲,大漠風沙刮起來的呼嘯聲……
秦放歌的耳朵對聲音特別敏感,更多絲綢之路獨有的聲音,其實不是記錄在攝像機里,而是直接記錄在他的腦海中。
享受完美食,欣賞了美妙的音樂,賓主盡歡之後,秦放歌他們繼續踏上旅程,前往玉門關。
提到玉門關,他們最熟悉的莫過於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玉門關是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和陽關差不多,古時雄關要塞的痕跡都沒留下多少,斷壁殘垣都很難覓,唯有幾塊石墩立在那裡,仿佛像人們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滄桑變化。
遙想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千年之後,只有前來憑弔的遊客,時值淡季沒多少遊客,秦放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