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987章 求證
更新:04-24 03:15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軍事小說
趙昺有時候真的以為自己只是進錯了門,而非是真的穿越了,因為隨著回到江南對社會結構和制度進一步深入的了解,他發現宋朝的有些方面與現代社會制度有著諸多相似的地方,讓你會產生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美國小說網 https://m.gogogous.com/在現代只是換了個名目出現,而周翔的一番話讓他更覺得如此。
首先,自己來到了八百多年前的宋朝,但是只要實施的市場經濟,就是一樣的。此時的城市化不僅體現在大城市的興起,更主要的是大量小城鎮的湧現。人煙密集的村鎮逐漸形成商業化的市鎮,聚居於市鎮的大量人口已經逐步脫離農業生產,以商業和手工業為主。
這樣的市鎮是如此之多,以至臨安城周邊數十里之內,人煙生聚,遍布市井坊陌,就是走上幾日也走不出來。而這無疑體現了大城市的輻射效應,其中相當一部分市鎮,不論是人口數量,還是經濟水平,都超過了一般州縣。很多州縣都是政府建設和管理的,而市鎮完全是因為商業活動而由民間自然形成的,四方輻輳,並至而會,後者更加繁榮和有活力。且也是現代城市化最常見的現象,而市鎮現象其實就是今天所說的「小城鎮」。
宋代的城市與工業技術支撐的現代城市雖有著天壤之別,換句話說,古代的城市其實就是大型的鄉村。但此時的屋宅與現代農村裡的住宅與其說是房地產,不如說是地產,房屋的本身在全部家宅庭園的配置里,退處於比較次要的地位。
人口的增加,商業的繁榮,城市的發展,讓土地與現代社會一樣成為稀缺物資。於是城市巨大的租房需求,製造出一個十分活躍的房屋租賃市場,而宋朝政府是歷代少見的商業驅動型政府,眼看著房地產市場有利可圖,也積極投身進去,設立專門機構,經營官地和公屋的租賃。經營收入一方面上繳財政,另一方面也用來維持當地的公益事業。
宋朝雖然在商業化方面走得很遠,但並沒有放鬆政治的救濟功能。針對大量流離失所的底層民眾,朝廷建設了大量的安置場所和福利設施。也出手穩定房價,發布限購令,保障平民的權益。不准官員購買政府出讓的公屋,希望把購買公屋的機會留給一般平民。還有「第二套房限購」的政策,在任的高官如果已經有房子的話,不能在首都買第二套房。要是遇到極端天氣,還會酌情減免公屋的租金。
趙昺十分感慨,總覺的宋朝謀階段的執政者說不定也是自己的同路人,否則哪裡來的這麼超前的觀念,因為某些時候政府也會做出過激的行為,要求私人出租的房子也減免租金,這邊違逆了市場經濟規律,畢竟是商品經濟很發達的時代,人們對市場的定價機制並不陌生,當時就有人特別不滿。
反對者的理由,是我們今天已經成為常識的「貧富相資」的道理,一味地打擊富人的利益,也就不能從富人那裡取得收入來補貼窮人,最終窮人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官府要求私人業主降低租金,甚至是白住,那誰還願意把房子租給別人呢?就算租出去,房子壞了業主也不願意掏錢修理,最後窮人還是沒房住。
為了解決大量官員和貧苦階層的住房問題,大宋也設有廉租房,且政府經常減免租住官屋之人的房租,甚至一年到頭也未收一文錢,比廉租房還廉租房。正是基於此,周翔才會擔心皇帝只為『從龍』的官僚和勛臣解決住房問題,而至貧苦百姓的住房需求於不顧,當然會挨罵。另外如此還會使得國家損失部分稅收,讓一些靠租賃房屋為業者失去利益。
如此一來,可謂是費力不討好。因此絕不能僅顧忌官僚的利益,還要想著基層百姓,才能夠得到各基層的支持,維護自己仁義愛民的名聲。趙昺再往深層探究,才覺周翔還真不是危言聳聽,嚇唬自己。因為在臨安這個城中村中生活著一個靠房吃飯的群體,而政府也從其中獲得了莫大的好處。
政府就是靠收繳賦稅來維持國家機器的運轉,宋廷在人多地少的情況下,自然非常重視商業稅,而房地產交易中的契稅被列為主要稅種。太祖趙匡胤「令民典賣田宅輸錢印契,租契限二月」,也就是說房屋買賣必須在交易後兩個月內,到政府部門辦理合同,繳納契稅。
早期的房屋交易稅只有百分之二,慶曆年間漲到百分之四。南渡後,房產契稅已經高達百分之十了,而臨安一年一百二十萬貫的商業稅中,房產的契稅也占據了很大比重。此外政府還專門設有『樓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