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宋末之山河動 第632章 協作
更新:04-24 03:09 作者:讓你窩心 分類:軍事小說
趙昺知道自己累死也不可能完成這些事情,必須要成立一個小組來協助自己的工作。燃字閣http://m.wenzigu.com時間緊迫,他是說干就干,第二天他就從皇城司抽調人員成立新軍籌備處開始工作,並沒有令各省部來辦理。說起來這皇城司本是文官編制,不屬三衙管理,而是直屬於皇帝的近臣,其首腦大都是宦官。他的職責主要有兩項,即刺探和護衛。
按說宋朝的軍制是樞密院掌軍機,而三衙統兵。三衙中主要負責宮廷警衛的是殿前司的諸班直,而皇城司本身不是軍隊,但裡面多有才力武勇之士,這都是從軍中選出的最為驍勇的軍士,總數大概是三四千人。也用了一些軍官統領。如此設置,就是讓皇城司和殿前司互相制約,防止異動。
在拱衛皇城的同時,皇城司還承擔一些政府機關的警衛任務,負責一部分的禁衛工作,而且職責更細。首先皇宮的各門都是由皇城司負責看守,進出皇宮的令牌和門號也是由皇城司負責發放和管理。在皇宮裡皇帝身邊的護衛都是屬於皇城司的,有的是武官也有宦官,一般都是皇帝非常親信和武勇之人。
另外還有三衛的設置,這些人都是官員家屬子弟,所擔負的也大多屬於禮儀的任務,但由於貼近皇帝身邊,選用還是很嚴格的。比如在上朝時立於殿上兩旁的親衛官,要求是後宮嬪妃或正任觀察使、翰林學士以上的官員子弟充任。
皇城司的第二個職能刺探民情。其前身是太祖時設立的武德司,當時就派人四處刺探,甚至遠及四川。負責監視軍隊、偵察民間輿論、監視官員的活動,防備敵國探子。宋太宗時改名皇城司,後又下旨禁止皇城司邏卒出京城活動,從此後一般無特命,皇城司一般都只在京內活動。
皇城司的人員也分兩部分,一部分稱親從官,管警衛;另一部分稱親事官,也稱察子,這些人就管在京城各處,下至花街柳巷、上至政府大臣,探聽大小消息,人數也從最初時的幾十人發展到最多時的七千餘人。不過他們只負責偵察,一般不管具體的案子,從而不能侵害有關司法機關。它逮捕的人犯都要移送開封府處理,自己沒有審判權和監獄,這樣枉法的可能性就要小得多了,名氣也不及明朝的錦衣衛、東、西廠。
不過趙昺這貨來到這個世界後哪裡知道這些亂七八糟的部門幹啥使的,加上行朝在逃亡途中機構也不健全了,多是有名無事。他當了皇帝後就把原來衛王府內府的一班人都統統劃歸皇城司統管,同時也打破了原有的結構,警衛工作已有御前護軍接管,刺探部門仍歸屬事務局,此外又把總計司劃入管理左藏庫和內府賬目及審計各部預算,把匠作院依舊劃到自己的名下。把原來參議司編餘的一般書辦、胥吏留在身邊,改稱御前辦,負責文字工作。
御前辦剛剛成立之初只有林之武、蔡喬和蔡若水三人,後來又調來了江宗傑、陳則翁的長子陳識時和莊氏兄弟的老五莊公從。這幾個人或是世家子弟,或是官宦人家出身,家學淵源,且有些見識,做事也謹慎。但是錯過了好時候未能參加科舉,沒有能謀得官身,因而只是普通的士子。
以致後來趙昺想借審官之際給他們安排到各部或下放地方當官都不好做,後來成立軍機處,趙昺又把林之武等三人送到那裡鍛煉。可一段時間後,三人還是因為功名的問題只能做些抄抄寫寫的雜務,覺得沒有什麼意思便要求回來,而趙昺事情也逐步增多,卻缺少可信任的人就同意了。
於是起初只是一批追隨趙昺奔走的參軍、書辦及幫胥吏,開始只是協助他處理各類函件、公文,甚至缺人手的時候還要做些跑腿兒,搬搬抬抬,照顧皇帝起居的雜務。不過隨著他權力的日增,這些『勤雜』人員的規模與組織亦日漸擴大,於是趙昺就給這幫小白們專門設置了一個部門——御前辦,歸屬皇城司名下。按照現在的說法御前辦就相當於總統辦公廳了,這個部門級別不高,但是每日在皇帝面前晃悠,稱得上近臣了。
趙昺將御前辦分成了四個室一室負責警衛工作,協助護軍統領制定警衛計劃,安排出行路線,聯繫所經州縣和駐軍協助;二室負責對各處送來的公文、奏表分類整理,上送下達,並存檔保管,起草詔書;三室負責政經及情報業務,收到做出初步的分析、判斷,聯繫相關部省;四室負責調查天下地理、江河、礦產,堪輿繪圖及監測天文氣象;另外還有一個參議室,但是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因而有名無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