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不是沒有人知道張寶正在梁山「圖謀不軌」,而是沒人願意為了僅僅為壞張寶的好事就去向官家告密。
凡事出,必有因。張寶雖然在朝中的人緣不怎麼好,但也沒有糟糕到人見人厭。說實話,張寶壓根就沒打算在大宋的官場裡混,對於官場上的迎來送往他是能避則避,儘量不跟身在朝廷的官員有什麼交集,這交集都沒有了,自然也就沒人會難為張寶。
朝廷里跟張寶不對付的,也就高俅跟蔡京,高俅跟張寶有矛盾還是因為高俅那個倒霉兒子引起的,這事高俅理虧,見張寶不怎麼搭理自己,他也就見好就收,不再總是針對張寶。畢竟高俅很忙,忙著要跟官家趙佶身邊的那些新人爭寵,沒太多閒心去關注邊緣人張寶。
而蔡京敵視張寶,時時處處想要害張寶的原因,張寶也是後來才琢磨過味來。要說自己跟蔡京之間並沒有什麼私仇,而自己又不去趙佶身邊爭寵,自然也就不會礙了誰的眼,可蔡京卻是一有機會便想要讓張寶倒霉。張寶想來想去,恐怕原因就是出在自己每年「孝敬」趙佶的那三百萬貫分紅上。
趙佶貴為大宋天子,整個大宋從理論上來講都是他趙佶的,但趙佶想要隨心所欲的花錢卻是痴心妄想。每當趙佶想要花錢的時候,總會有忠臣蹦出來進行勸諫,一來二去,趙佶也就不想動用國庫讓那些大臣給自己「上課」了。
可該花錢的時候還是要花,但這錢就只能另想辦法。蔡京之所以能被趙佶幾次罷免又屢屢官復原職,最大的原因便是他知道如何斂財,可以為趙佶解決錢袋緊張的難題。而張寶的存在,卻削弱了趙佶對蔡京的「依賴性」。
一年三百萬貫,雖然遠遠不能滿足趙佶對錢財方面的需要,但這是筆白來的錢,不需要趙佶付出什麼,就能每年平白得到三百萬貫。而且更重要的是,蔡京也就不能保證自己對趙佶的重要性。也就是說,蔡京擔憂一旦自己失寵,張寶就會成為替代他的人。
對自己的地位構成了潛在的威脅,蔡京自然巴不得張寶倒霉。但即便是如此,蔡京也不會主動去向官家告密,說張寶在梁山招兵買馬,圖謀不軌。倒不是他良心發現,而是他同樣也屁股不乾淨。
這大宋就好比是一個糞坑,所有人都蹲在糞坑裡相安無事。蔡京若是充當了攪屎棍,雖然能把張寶這個害群之馬給挑出來,但同樣也會把原本趨於平靜的糞坑給攪和渾濁,沉在地下的那些骯髒事物也會被翻騰出來。這種很容易惹來眾怒的事情,老謀深算的蔡京自然不會去干。而且蔡京對於張寶所做的事情也很期待,此時的張寶在蔡京眼裡還只不過是小患,只得張寶變成了大宋的心腹大患,到時也就誰也救不了張寶了。
在蔡京眼裡,他這並不是養虎為患,而之所以會有如此認為,則是基於蔡京對大宋官軍的自信。在蔡京看來,大宋要收拾張寶並不困難,可他哪裡曉得,大宋的官軍早已糜爛,除了常年與西夏人作戰的西軍還具備一定戰力外,大宋境內的官軍早已變成一群烏合之眾,而且越是往南,情況越是嚴重。
張寶並不在乎別人是如何看待他的,只要別給他添亂,愛咋想咋想。自己掌握的實力足夠強大才是硬道理,至於那些大宋的嘴炮,不管他們叫得多響,張寶也只當在聽狗叫喚。從一開始,張寶就沒想過要接受什麼朝廷的詔安。而在張家內部,也沒有人盼望這一點。所謂的正統,也不過是勝利之後的點綴。就像當年的宋太祖從後周孤兒寡母手裡搶走了江山一樣,那些讀書人還不是費盡心思的把趙匡胤的謀朝篡位說成是眾望所歸,民心所向。
張寶依舊在四處尋訪可用之人,而他的一舉一動,也因為他的不思進取自甘墮落而逐漸讓人失去了興趣。一個無心官場的人,又如何讓那些整日在爾虞我詐的官場拼殺的「精英們」過分關注。
不是一路人!
張寶志不在大宋官場,那些需要混跡大宋官場的人也自然就對張寶失去了興趣。管你張寶在梁山做什麼,只要別來壞我的事,分我的好處,愛幹嘛幹嘛。朝廷里的大多數人對張寶採取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僅剩下的幾個跟張寶關係比較近的人,他們的意見張寶也不會聽,說了也是白說,只得聽之任之。
漸漸的,張寶的名字在汴梁鮮有人提起,只有當人提到食為仙酒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