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動漫之父 第五百五十一章 圓神有風險,入教需謹慎
更新:09-03 07:14 作者:生活蓋澆 分類:都市小說
《魔法少女小圓臉》雖然被某些人解讀為女性革命的故事,然而徐淵潔卻看到了另一方面的故事。
在一部短短的12集動畫中,就能讓人感受到前蘇格拉底派的悲劇觀又能體會出對人本的推崇和對盲目理性的批判,《魔法少女小圓臉》可以算是以少女動漫的方式對《浮士德》的解讀和演繹。
徐淵潔在開始的時候,以為又將是他最推崇的情感神作《school-days》那樣,出現全滅的結局,不過他的期待並沒有出現——現在回過頭來審視自己自己當初的猜測,才會恍然發覺自己是那麼的膚淺,這個結局比自己所猜測的深度更加深!
這看似治癒的結局和諸神黃昏式的毀滅在美學上是相通的,所謂「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悲劇的力度和感染力正來自這毀滅之中,來自觀眾對劇中人物的憐憫和對變幻無常之命運的恐懼中。
主人公具有高貴的品格和不屈的氣概,卻總是在與命運的抗爭中遭遇失敗——至此悲劇有2種走向:或者在失敗和毀滅中彰顯人的尊嚴和人性的光輝;或者最終得到形而上的慰藉。但二者共同之處要表達的都是:人生雖然短暫,但現象的毀滅無損意志(精神)的永恆。
《魔法少女小圓臉》就是後一種,小圓臉犧牲了自我,而且是徹底抹殺一切存在痕跡的犧牲,許願改變了魔法少女的規則,不再墮落成為魔女。這一修改並未干涉「宇宙規律」的實質。魔法少女依然要戰鬥。會承受錯誤。背叛,磨難和犧牲,只是臨終之際小圓會降臨帶走她們的絕望,如北歐神話的女武神瓦爾基里一般接引她們的英靈安詳歸天。
「信小圓臉魔法少女死後不墮落」和「信上帝/真主/佛祖死後不下地獄」是不是很像?都是帶有唯心和宗教色彩的形而上的慰藉,而沒有對現實世界的直接干涉。
唯心的慰藉就沒有意義麼?
徐淵潔卻覺得恰恰相反,全劇要表達的正是一種對理性主義的批判。
qb是什麼?
是《浮士德》中的魔鬼墨菲斯托,而不同之處在於墨菲斯托是原始的象徵,因為創作於文藝復興時期的《浮士德》所處時代崇尚知識和理性指引人類克服低級的局限;而《小圓》創作背景是科技和信息高度發達的現代。冷漠麻木的機械理性在社會心態中已經過分壓制了人性。
在動畫中qb是「絕對理性」的象徵——排除了一切感情因素,理論和邏輯都很嚴密,甚至讓得知真相的魔法少女們無從辯駁。
然而它卻要從人的感情中吸取能量,又是把魔法少女們誘入深淵的魔鬼——理性讓人類擺脫了動物的蒙昧,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也逐步將人類文明引向深淵,諷刺的是理性推動人類進步也要以感性為動力。少女們的知識和心智不能理解多麼複雜的宇宙理論,她們所具備的只有單純善良的情感。
可見魔法少女與qb之間又包含著感情與絕對理性的較量。
結局唯心的慰藉,和最後小圓臉成神的主題「要是別人說懷有希望是錯誤的事,不管幾次我都一定會否定這句話」都是在批判「對理性的盲目崇拜」。
在戲劇衝突中面對不可調和的矛盾。多數觀眾希望在規則內解決,有的希望吃後悔藥靠「如果」來獲得安慰。更少數人想到打破規則。
比如華夏古代的小說演義,把社會的希望寄托在「清官、明君和俠客」身上,絕無動搖社會制度根基的念頭。
這種對規則無條件服從思維定勢是如何形成的?
是一個人成長中無數知識和觀念以理性的方式固化在思維中的,一個人的思維越趨於理性,就越遠離浪漫,也就越牴觸顛覆規則的神棍化演繹——因為潛意識裡已經默認了「這種奇蹟怎麼可能發生」。
多數觀眾都痛恨qb,可是又不知不覺地遵守著qb的規則和邏輯思考。qb那樣拒絕一切感情流露的絕對理性態度在生活中大行其道,「我麻木我自豪,我沒感情我驕傲」,將抹煞感情等同於成熟、閱歷和智慧,更成為無數人維持自尊的假面。
人類因理性而進步的同時也被理性帶來的絕望所禁錮,小圓臉的許願沒有為扭曲荒誕的一己之私,也沒有停留在qb的規則的迷宮之內;在目睹了周圍的朋友們的命運之後,小圓的博愛讓她的視角和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