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香江大亨時代 第228章 【零售業】
更新:04-18 17:06 作者:我是阿斗不扶 分類:都市小說
測試廣告1永輝公司,正在召集高層會議,會議室里十來位高層正在向林榮亨匯報工作,林榮亨能做對策的就當場指示對策,不能做的就讓大家進行討論。文字谷 www.wenzigu.com
永輝公司下屬三家一級子公公司,和眾多孫公司,三家一級子公司分別是:永輝超市、7-eleven便利店、永輝飲料(紅牛等產品)。
7-eleven便利店(香港)成立四年多以來,門店已經高達50家;永輝超市成立三年來,門店也有25家;紅牛功能飲料目前已經在多個海外國家和地區銷售,年銷量已經可以達到500萬瓶。
公司總裁張杰匯報道:「目前,日本百貨業紛紛來港開設大型商店,對香江的零售業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日本百貨業的服務一流,日資財力雄厚,日貨聲譽日盛,種種優勢,可能會出現香江百貨業的變革,甚至零售業影響巨大。」
林榮亨立馬說道:「對手確實很強,但百貨業的缺點也多,首先一個『開櫃自取』他們就不具備。我們如果要擊敗日本百貨業,不是去發展百貨業,而是加強投資超級市場。打敗日本百貨業的,不是百貨店,一定是超級市場。所以,從現在開始,未來的五年裡,我們每年要開12家門店左右。」
眾人紛紛認可了這個方案,永輝公司放棄進入百貨業,就相當於讓人找不到缺點;而且據林榮亨所知,前世香江的零售業情況就是在80年代末的時候,超級市場已經占據著50的零售業份額;那些百貨業紛紛效仿超市,儘可能採取開架自選。
香港的零售業大概分為幾種模式:超級市場、百貨公司、便利店、專門店、士多、小販。
香港的超級市場起源於1970年,是由怡和公司成立的惠康超市,目前約20家門店;永輝超市在1972年成立,後來居上,門店已經有22家;其次是1973年和記洋行成立的百佳超市,目前門店僅10家。三家超級市場品牌的背後,都是有雄厚的資本做後盾。在70年代末,林榮亨會發起一次長達半年以上的促銷戰,趁機清理一些中小型超市,以及和惠康超市來個正面對決。
百貨店在香港已經有百多年歷史,高檔路線的百貨商店有連卡佛和英之傑,都是銷售的歐美品牌商品,顧客多以富人名士等高收入者為主;中檔路線的就是先施和永安兩家百貨商店,兩家百貨品牌在七十年代以前,一直占據著香港很大的零售份額,不過隨著日本百貨業來港發展,這兩家百貨品牌將被打的落花流水,一家投靠了日本百貨業,一家營業額大降;香江的中低檔百貨公司還有上百家品牌,可謂行業競爭壓力大,有人戲稱:香港零售品牌林立,飽和得插入一根針也會激起浪花;現在卻有人不斷扔石子,甚至扔炸彈。
香港的便利店,連鎖品牌已經有幾家,但成氣候的僅永輝公司旗下的7-eleven便利店;7-eleven便利店門店開店都在10家以上,發展速度太快,在大家還沒有反應之前,就已經鋪開了整個香港。林榮亨實行的策略是,開店要迅速,但是如果有一家門店連續一年出現虧損,公司會立馬安排閉店,再在附近重開一家。
專門店是銷售某一品種或某一類型的商店,如專賣家電、時裝、鞋類、珠寶、鐘錶、廚房用品、運動器材等等;香港的專門店是百貨公司和超級市場的補充,這些零售大佬雖然貨色齊全,但某一類商品,卻不如專門店的類別或品牌齊全。專門店的優勢明顯,針對綜合性零售商店衝擊很大,遲早會導致一些百貨品牌會專門經營專門店。
香港數量最多的店鋪大概就是士多,士多是英文store的音譯名,即華人指的小雜貨店;這是一種遍布大街小巷的零售店,多是夫妻店、父子店,小本經營,出售中低檔小百貨和食品。士多鋪位比較狹小,不講究裝修,只求實用。
小販,是香江零售業十分重要的形式,持牌商販有接近一萬家,無牌商販約六七千家。持牌小商販集中在政府指定的露天市場和菜市場,多有簡易的帶棚攤位;無牌小販四處流動,被人們稱為『走鬼』,走鬼多在早上八點前,晚上九點後做生意,這時候值班警員很少,大有機會可趁。這兩年由於石油危機,香江失業人數增加,很多人改營小販,政府特意網開一面,執勤特意寬鬆;甚至政府還制定了若干區域,允許走鬼經營,無須交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