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鋼鐵大亨 第九百三十八章 探親
胡玫第二天起早就駕車,走高速趕回燕京跟家人團聚去了。
沈淮、成怡以及宋鴻軍、姚瑩、孫亞琳,加上楊海鵬一家三口、姚榮華一家三口,陪著兩位老人在石門呆了兩天;紀成熙又專門派車請大家到清河相敘,然而在清河安排專機,送大家前往滇北掃墓。
九八年,除了燕鋼在冀河新區的三百萬噸新廠項目外,融信系在石門鋼鐵集團的原有基礎之上,也啟動擴廠計劃,計劃投資二十億,將石門鋼鐵的產能擴大到二百萬噸。加上產能在國內排名居梅鋼之前的灤鋼集團,九九年冀省的鋼鐵產能將達到一千六七百萬噸,成為國內第二大鋼鐵強省。
包括冀河新港、晉南鐵路等在內的晉煤東出南線系統工程,在獲得相對充當的建設資金注入,九八年進入建設的高潮期;津清高速、石清高速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啟動,對拉到冀省、特別是冀南地區的經濟強勁增漲,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些工程有近半是成文光參與直接推動,建設資金的獲得,更是有賴於成文光強有力的手腕,這對成文光到冀省站穩腳根、獲得聲望,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業信銀行九八年就為晉南線、石清高速、津清高速等項目提供總數達十億的貸款,梅鋼除了直接負責建設冀河鋼鐵物流及加工園與綜合碼頭項目,也以購買公司債的形式,向晉煤南線工程注入兩個億的資金。
晉煤東出南線一期工程,除了晉南重載鐵路、年吞吐能力達四千萬噸輸煤綜合港之外,同時晉南集團旗下的煤炭年產能也要同步增產到四千萬噸規模,需要投入的資金巨大。
充足的資金注入,是工程得以快速推動的基本保障,為了將工程提前到兩千年中完成,紀家以及晉南集團還需要籌集八十億的建設資金投進去。
短時間內這麼大量的資金需求,又不能將地方上的金融資源抽乾涸了,紀家及晉南集團高層也只能多渠道籌措。
紀成熙九五年到清河工作,如今也是第四個年頭,初任冀河縣委書記,繼而擔任清河市委副書記、副市長、市長,在國內廳局級幹部里,三十五歲的紀成熙已經算是最年輕的那批人。
紀成熙調到清河任市長之後,冀河也隨之撤縣改為冀河新區,升格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從中可以看出紀家的影響力——只是紀家在產經及金融領域的影響力還是偏弱;紀成熙這次是希望業信銀行與梅鋼系能比去年為晉南線、為冀河新區發展提供更多的建設資金。
一年多來,楊海鵬主要就在清河、石門兩地活動,鋼鐵物流及加工園區、綜合碼頭就建在清河冀河新區,他在清河的活動時間更多,到清河也算是半個地主。景瑞集團的郁文非也是熟人,他女兒郁文麗更是成怡在英國留學期間的同學,兼之譚石偉、譚珺父女倆今年也在清河過春節,大家到清河後更是熱鬧。
不過,沈淮陪兩位老人家到滇北,給他母親掃過墓後,還要趕回東華——東華無論是對孫家,還是對外祖父沈山,都是祖藉所在的故土,才是兩位老人家此行的重點;到時候孫啟善、孫啟義也會帶其他的孫家老人,從法國經香港轉飛過來匯合,所以大家在清河也就停留了一天。
去滇北掃墓,就不用再那麼多人陪同;也就沈淮、成怡及隨行人員陪著兩位老人前下滇北,其他人都約在東華再見。
********************
沈淮母親沈桂秀病逝時,國內當時的政治環境並不好,沈山夫婦也是轉輾曲折,經孫家在海外託了無數的關係才狼狽出國,甚至當年都沒能將沈淮帶出去——當時只是在茅草屋後的竹林里倉促挖就一座孤墳埋下遺體。
十八年物是人非,眾人尋來,當年的茅舍、竹林、孤墳,早就推平給農場的職工建了四棟集資房,竹林所在的地方還建了一座農貿市場,早就找不到當年的情景。
沈淮陪姥爺、姥姥在滇北留了三天,找到地方政府,找到當年的左鄰右舍,然而幾經打聽,是有人記得這邊有一座孤墳,但誰也不記得農場平地建集資房時,那座孤墳里的遺骸給丟到哪裡去了。
這件事對兩位老人的打擊也是極大,看滇北那麼窮困,最終也只給當年所住的連農場捐了一百萬,用於改建堪堪要倒塌的幾所小學危房,眾人就心情淒涼的乘飛機返回東華。
好在從法國坐專機飛回國內,旅途上沒有經受太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