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這個崇禎有點萌 第二百三十八章 啟用遼人守遼土(求收藏)
更新:02-24 12:33 作者:清風怡江 分類:軍事小說
高第也知自己失言,又把覺華島的事情說了一遍:」臣初聞奴報過河,即檄覺華島將官鑿冰自衛,乃風雪嚴寒,冰開複合,奴兵猝至,將多死之。焚龍宮寺米豆二十數百有奇。「天啟皇帝於是讓高第把糧料、船隻、器械的損失及應罪、應恤人員,調查清楚後再來匯報。
兵部尚書王永光是個謹慎的人,他以為賊鋒雖挫未可恃也,宜於九邊重鎮中抽定精銳,成立機動部隊有兵部調遣言:」今酌定馬步數目,令遵前旨,預備以待。如保定鎮原為京陵,宜調馬兵六千、步兵二萬;宣、大各有邊防,宜各調馬兵五千;山西馬匹原少,宜調步兵六千;河南、山東兵數雖少,亦各調步兵二千;而延綏於諸陝為近,亦宜預備馬兵四千。合成馬兵二萬、步兵三萬。蓋撫鎮各急其地,每以防守為辭,遇有徵調,多不應手。今關報孔棘,諸臣誼切同仇,宜將所定兵數,於原額內外酌量抽添,另立一營,專備臣部撥遣。「
天啟皇帝也同意王永光的提議,著行各該撫鎮,立營操練,專備不時徵調。勿因賊退怠緩,待東事盡平,方許具奏停止。
山西道御史高弘圖上奏,狠拍了天啟皇帝一記馬屁:」奴酋騺伏四年不動,一朝突至,寧遠被圍,舉國洶洶,一重門限,豈是金湯?自袁崇煥有死地求生、必死無生之氣,則莫不翕然壯之。然自有遼事,用兵八年不效,固未敢逆料,其果能與賊相持、與城俱存否也?是以深軫聖懷,時切東顧,甫采盈庭之方略,輒得馬上之捷書。然後知從前無不可守之城池,而但無肯守之人與夫必守之心。今崇煥稱必守矣。……「
左都御史周應秋一方面拍皇上馬屁,一方面建議加強寧遠的防守:」奴酋大舉過河攻寧遠,幾震京師。幸仗皇上之威靈,袁崇煥之方略,將士奮擊,賊負重傷遁去。夫狡虜向者輕我,今者懼我矣;輕則猶可抵,懼則不可狃。合無一面發關兵遣剿,一面令巡關御史,嚴飭各邊道將,加意防衛。覺華島與寧遠相對匪遙,當預宿重兵,以備堵截。至於寧遠,須預置兵萬餘於城;或令關上挑選,或令崇煥召募土著,然後關門內神京可恃以無恐,而遼疆恢復有基矣。「此疏果然得到天啟皇帝近來法紀漸明、深禆憲綱的好評。
經略高第向皇上報告了建虜的最新動態:「奴賊初九日分三枝,一枝由傅家莊,二枝由西寧堡、三岔河渡口過河,初十日盡數過;奴賊哨馬在大凌河、右屯衛一帶活動,千總曹恭誠、於子章巡視時突遇之,稍有斬獲。」
天啟皇帝仍想徹底解決建虜,使其不能在遼東立足:「奴酋久戀河西,狡計叵測。仍宜相機驅逐,以保萬全。亟修戰守,實事以備將來,不得以賊退怠緩。」
大學士顧秉謙等人提出要加強執法力度:「昨晚接經略高第塘報,奴賊潰敗東歸,已於初十日盡數過河去訖。臣等伏思,奴賊自撫順發難,於今九年。彼大入大利,小入小利,遼瀋、廣寧相繼陷失;而我兵非望塵奔北,則聞風先逃,曾不能以一矢加遺。以中國之全力,而屈於一隅之醜虜,豈強弱之勢殊哉。法不立,誅不必,文武不和,調度無法,故鮮克濟耳。……」
經略高第彈劾中部總兵楊麒在寧遠之戰中懦怯不前,不敢救援寧遠;天啟皇帝果然革去楊麒的職務,並命以後中部總兵駐紮前屯衛,與寧遠相為應援。如退回關門,以擅離信地論,輕則革職,重則尚方劍伺侯。
寧遠一役擊傷老奴,擊退建虜後,寧遠參政袁崇煥成為朝野中的大紅人,然而此時的他卻萌生了「急流勇退」的想法,提出辭職並陳述善後事宜:「請以十萬五千官兵汰為八萬,以二萬留關內,六萬布關外。寧遠添二輔城以為犄角,各堡增設銃台以為應援;而寧遠以東仍安哨探,令就地為耕,有事仍收還寧遠。南兵脆弱,西兵善逃,莫若用遼人守遼土。將官則遼東一總兵,關內一總兵,余皆贅也。」
袁崇煥一方面提出裁減兵將,增設銃台、寧遠增設輔城;一方面仍視寧遠以東為哨探之地,防禦重心仍然以寧遠為中心:「若夫寧遠倖存,總兵滿桂實司提調,副總兵左輔、參將祖大壽與中軍守備何可綱,堅執塞門死守之議。其分部士民炊飯餉兵、使得一意攻打,則通判金啟倧之力。而西虜乘間作賊,得趙率教大創之。滿桂、趙率教業已加級,左輔、祖大壽、何可綱、金啟倧應各加級,以勵將吏。其他與事者,俱冒石矢、當鋒鏑,升賞總不宜遲。」
袁崇煥此前曾經以丁憂為名,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