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 第五百十二章 待選
接連幾天,楊銳的工作是選人面試。
不光了解學術背景,還要了解家庭背景,乃至於性格等方面的因素。
北大給他的名額是極少的,再次找蔡教授確認以後,楊銳也只是得到了兩個名額。
換言之,在選了蘇先凱以後,楊銳手下有編制的職位,就只剩下一個了。
如果是在國外,獨立實驗室的所有人可以自己出錢僱人,編制云云也不牽扯。
但在國內,編制是比薪水更重要的東西,多少人拿著最低工資,一連五年十年的,就為了等一個編制。
在大學裡,編制更加重要,有編制的隨便怎麼樣都行,沒編制的,幾乎是諸事皆不宜。
一般的實驗室都有一兩人的編制,如唐集中的實驗室比較強,也就是三個編制,蔡院士給了楊銳兩個編制,其實是因為楊銳本人並不占編制,否則還要更少。
不過,楊銳選人卻不僅僅是為了一個名額。
他手底下還有一個華銳實驗室呢。
作為準備開發pr的實驗室,光是黃茂一個人可是不行。
楊銳可不像是歷史上的pr,慢吞吞的做上幾年的時間。
實際上,pr真正出成果的時間,也就是大量資源傾斜的半年時間。
集結資源,準備資源,傾向資源,這是做自然科學的主要方式。
而人力資源的集結,在任何組織中都是相當困難的。
對楊銳來說就更困難了。
而這一次,或許就是楊銳見到最多次小牛的時間了。
一隻大犇的發育是非常耗費時間的,年不長不短,可以說是小牛發育的時間中位數,像是施一公那樣,能用年的時間成為大犇的,少之又少。
當然,他這年是走了最短路徑的,在世界中心讀書,回國做大犇——嚴格來說,他還沒有做到世界中心的頂端。
美國有幾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要成為這一層的存在,運氣將是很重要的因素。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並不能說明其水平就比諾貝爾獎獲得者弱,但在獲得資源方面,諾貝爾獎獲得者明顯強悍,如此一來,越早得到諾貝爾獎,其實也等於獲得更多的資源,會因此而發育的更加健壯,牛體也更豐滿。
楊銳的實驗室里並不需要成長後的大犇,其實,人過中年,直接做實驗的就不多了,大部分是依靠大腦指揮科研狗們做實驗。
而科研狗的好壞,在某些時候,就成了成敗的關鍵。
從這個角度來說,科研競爭就等於是鬥狗了。狗主人可以憑藉眼光選種、培育、飼餵和訓練鬥狗,就像是實驗室負責人可以憑藉眼光選人、培育、調整和訓練科研員,但到了鬥狗場上,到了實驗室里,負責人就沒有什麼好做的了。
一切全看狗群的發揮。
就楊銳來說,現在便是選種並買狗的時間了。
而且,這弄不好就是他能見到最多狗種的時間。
以後再見到的幼牛,估計多數是長江學者了。
楊銳一邊這麼想,一邊將幾名未來的長江學者的履歷表放到了右邊的藍色盒子裡。
他的桌上已有三個盒子,紅黃藍分別對應三個水平的幼牛。
北大的實驗室只能招一個人,自然不能選長江學者級的,雖然長江學者在中國科研界已是超出大牪水準的高手了,但選擇就是這樣子,競爭太激烈的時候,大牪也只能靠邊站。
當然那,如果這些人願意去華銳實驗室,楊銳還是願意開出高薪的。
至於黃色和紅色的盒子,差不多都是院士級以上的人物了,區別只在於幾個院士,以及是哪個國家的院士。
另外,一些知名大學的講座教授也被楊銳放在了紅色盒子裡。
講座教授是比終身教授好高級的存在,若是頂級大學的講座教授的話,差不多也是一個領域的最高存在了,指不?哪天一個忽悠,就拿到了諾貝爾獎。
年代的中國人,出國一路做到講座教授的並不多,至少比拿到院士頭銜的還要少。
楊銳如今已經看到了兩個,不禁感慨連連,科研之路之艱難,已經到了不能讓人讀書的份了。
然而,就現代世界的發展速度,不讀年的書又怎麼行。
生物領域還算新興,算上基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