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收藏大玩家 第1009章,輕如雲魄起,古代樂器
更新:01-19 00:26 作者:齊東野老 分類:都市小說
沉瑜沒有急著拿起長簫。筆神閣 bishenge.com
這支簫是竹節式造型,秀麗精巧,通體施白釉,呈象牙白。
看到簫的第一眼,他大概就能判斷出,這東西靠譜。
他小心的拿起了簫,輕輕轉動,觀察細節。
簫的上端有v形吹口,簫身共有七孔,音孔有六,五個音孔朝上,一個音孔朝下,根部有兩個出音孔,古稱「鳳眼」,底部作鏤空。彷竹節處竹須亦歷歷可見。
他很快就得出結論,這應該是明末清初德化窯白瓷七孔簫。
夏洪孝觀察著沉瑜的臉色,適時的介紹「這支簫,長61厘米,如果你喜歡的,20萬。」
沉瑜看到簫在地圖上顯示為橙紅光點,明白這是還有升值潛力的意思,再加上又是於老師作為中介,當即點了點頭,說「這個價格很公道。」
於老師看沉瑜同意購買,便說道「瓷簫的製作工藝採用吊燒的方式。由於陶瓷在燒造過程中會縮水變形,因此保持其外觀的完整性十分不易,而對內在的音域控制更是難以把握,所以成品率極低。據清代陸廷燦《南村隨筆》記載,德化瓷簫,百枝中無一二合調者,合則其聲淒朗,遠出竹上。由此可見一支上好的德化瓷簫,不僅要求形同竹簫,而且要求音質純正,屬於名貴的樂器。這是德化窯的特殊產品,時代多為明末清初。」
夏洪孝又拿出另一隻長條盒子並且打開,「這支也是白釉的簫。具體是什麼窯口,於老師也判斷不准。這是從扶桑帶回來的。」
沉瑜放好德化白瓷的長簫,拿起了另一支白釉簫。
這支簫略短,白釉色澤光潤明亮,白如凝脂,晶瑩剔透,最有意思是,這支簫的造型略微彎曲,是有意模彷竹節生長的形態,彷竹節的分部也貼近自然生長的竹節,是白釉瓷,卻能讓人感覺到竹子生長的生命力。
沉瑜拿在手中,一時有些捨不得放下。
夏洪孝介紹道「竹簫是中國古代最為流行的簫管樂器之一,可吹奏較為舒緩的樂曲。簫的音色飽滿清幽,尤其適合演奏空靈悠遠的曲子,用於合奏或獨奏。從古代流傳至今的各種文獻來看,簫常常是與道家的仙風道骨聯繫在一起的。此彷竹簫白釉晶瑩的色澤與竹簫仙風道骨的品質相得益彰。」
沉瑜問道「這支彷竹簫的價格是多少?」
夏洪孝答道「這是清白釉彷竹簫,長585厘米,價格3萬。」
沉瑜判斷這支簫是清早期的時候在地圖上顯示為紅點,其增值空間不大。因為已經知道夏洪孝要把這批藏品一起賣掉,所以他說道「此簫以瓷彷竹,頗為少見,就按您說的價格。」
這時,於老師說道「我能看明白這兩隻瓷簫,其他的我就不懂了,你們自己商量。」
夏洪孝又拿出了兩隻長簫。一隻清晚期竹製玉屏簫,長655厘米,價格是6千。另一支居然是清晚期的鐵簫,長565厘米,
沉瑜觀察這支鐵簫保存甚好,品相也佳,要價3千,不貴。
夏洪孝等沉瑜看完,把幾支簫收好,又將其他盒子拿了下來,對沉瑜說「這幾隻都是竹笛。」
他打開始第一個盒子,介紹「這是清代竹笛,有作者名款。」
沉瑜選了一支笛子,拿在手裡。笛子造型修長,皮色褐紅亮澤,外觀秀美精緻,有姚永興款識。從造型和款識以及皮殼來判斷,東西不假。
他向夏洪孝詢問價格。
夏洪孝答道「1萬5千元。
這件清代竹笛選材精良,在陰乾以後經過裁料、上漆、鑽孔、校音、纏線、刻字等工序,並在笛身上刻了製作者的名稱。保存至今,品相完好,我試過幾次,笛音質柔圓潤。
我喜歡簫和笛,所以知道一些相關知識。笛是咱們國家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笛被奉為宮廷雅樂,表達帝王治國安邦之願望的同時,也是民族樂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樂器。在民族樂隊中,笛子是舉足輕重的吹管樂器,因為竹笛聲音效果較好,製作成本較低,所以,大部分笛子是竹製的。」
沉瑜沒還價,又看向另外一隻笛子。
夏洪孝打開一個舊木盒,拿出了笛筒,從中取出笛子。同時說道「這是清識文描金龍紋笛,長645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