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549章 投名狀
更新:09-17 07:38 作者:過關斬將 分類:都市小說
第549章 投名狀
八九十年代,外資投資中國,主要是以成立合資企業為主。
外資提供資金和技術,國內企業提供土地、廠房、員工等。這類合資企業所面向的,也主要是國外的市場。也就是在中國生產,賣到國外去。
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市場開始發展壯大,外資逐漸發現中國市場真香,於是開始以併購國內企業的方式,進入到中國,目的是為了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
2004年以前,外資併購中國企業,大概只占到外資投資的5%,2004年便上升到10%,到了2005年,併購占投資的比例已經達到了20%,2006年的時候,國家批准的外資併購項目達到了1300多個。
對於外資企業而言,這種併購使得他們成功的進入到了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而對於中國而言,外資的併購,也使得國內的技術逐漸提升,從而走向國際化。
這種外資的併購,也具有明顯的雙重性。
一方面可以使中國的產品提高檔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資產質量,提升產業結構,當整體產業升級以後,就可以競逐國際市場。
另一方面,外資具有資本、技術、品牌、營銷等又是,占據了高附加值的環節,也會擠壓國內企業的發展空間,那些產業升級失敗的企業,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淘汰。
早期的外資併購,開出的條件都是十分苛刻的。
比如2006年時,美國凱雷財團希望收購徐工,最開始開出的條件是3.75億美金,收購徐工85%的股權。
當時的徐工雖然不是現在這種巨頭企業,但也是中國裝備製造企業的龍頭,區區不到四億美金,就想收購徐工85%的股權,簡直是在說笑。
然而凱雷財團之所以有底氣開出這樣過分的收購價,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有技術。
中國是以市場換技術,外資想要在中國市場上分一杯羹,總該拿出一些像樣的技術,這樣才能一起賺錢。
而外資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把技術白白奉上,所以在併購中國企業的時候,都會把技術的價值算進併購成本當中,甚至還會有溢價。
比如你這個企業值十個億,那麼在併購的時候,我就出兩個億,買你80%的股份,也就是八個億的資產。這就相當於是我帶來的技術值六個億。
所以後世西方炒作的強制技術轉讓,完全就是一個謊言,外國企業來中國投資,是為了賺錢的,怎麼可能白白送你技術?
所謂轉讓出去的技術,在這些外資企業進入到中國的時候,就已經計算到了成本當中。
重型機械廠這兩年的雖然被富康工程公司壓著打,但好歹也是個大型國企,這些年積累的家底子可不少,評估一個八億資產絕對沒有問題。
然而沃爾沃只肯出3000萬美金,大約是2.5億的人民幣,就要收購重型機械廠九成的股份。也就是想花2.5億,購買價值7.2億的東西。
中間4.7億的差價,就是技術的價格。
沃爾沃的工程機械技術是世界頂級的,隨便拿出一點來都能賣4.7億的人民幣,這麼算起好像不虧。
但關鍵是企業也歸你了,你所帶來的技術,是企業經營本應該付出的生產成本。
沃爾沃的這個收購條件太苛刻了,與空手套白狼相比,也多花不了幾個錢,要是就這麼把重型機械廠給賣了,等於是賤賣國有資產,這個責任沒有人能擔得起,所以市裡面肯定不會答應沃爾沃的收購方案。
所以當李衛東將市裡面的收購方案和沃爾沃的收購方案同時擺上檯面時,丁友亮瞬間意識到,收購工作一時半會是完不成了!
雙方的分歧實在是太大了,市裡面要拿51%的股份,餘下的是員工和沃爾沃分;沃爾沃則想要90%的股份。
這種巨大的分歧,哪怕是每次談判互相讓一步,至少也需要幾十次的談判,才能達成共識。
幾十次的談判啊,不知道要談幾年。萬一雙方要是不想讓步的話,談判時間還要更久。
更關鍵的是,正如李衛東所說,沃爾沃一張嘴就是90%的股份,剩下的還能有多少分給職工,能分給職工的那部分,又有多少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