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實業大亨 第314章 自己嚇自己(二合一)
更新:09-17 07:36 作者:過關斬將 分類:都市小說
私采河沙的事情只是一個小插曲,考察仍在繼續。
接下來,考察團進入農村的田間地頭,進行實地的考察。
隋東升站在一個小土包上,望著遠處一片蔬菜大棚。
曾嶺縣作為蔬菜種植大縣,很早就引入了蔬菜大棚技術。
而那個時代的蔬菜大棚,要比現在的蔬菜大棚低矮的多,在大棚里根本無法站直身體,很多大棚只有蹲著才能進行工作。
這主要是為了降低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畢竟那個時代的農品還是比較窮的,不可能建得起現在這種鋼結構大棚。
這種低矮的大棚,不光是拖拉機,就是普通的小型農機,也開不進去,所以大棚里的勞動,全靠人力完成。
不遠處的田間小路上,兩輛農用三輪車對向而行,在會車的時候,雙雙一扭車頭,很輕鬆的就錯開車身。
李衛東立刻介紹道:「領導,這農村地區的道路比較狹窄,咱們的吉普車開進來都有些困難,貨車更是根本進不來,但是這種不能走車的道路卻是農村最普遍的,連接著每一戶農民,也連接著農戶的每一塊田地。
我將這種鄉間小道,稱之為農村的最後一公里,只要走過這最後一公里,就能來到大路上,來到汽車可以通行的地方。然而這最後一公里,對於農產品的運輸而言,卻是最困難的一個環節!
以前的時候,這農村的最後一公里全靠人力,農民需要挑著扁擔、背著籮筐,用肩扛手提的方式,將農產品運出來,才能賺到錢。我們廠農用三路車,就是專門為解決這最後一公里開發的。」
隋東升知道,這所謂的「農村最後一公里」,指的並不是一公里的路程,而是連接農村和外界的距離。
對於國道省道兩旁的農村,這個最後一公里可能只有幾百米;而對於山區而言,這個最後一公里便是幾十里綿延崎嶇的山路!
農民蹲在自己村子裡,是永遠不可能脫貧致富的,他們必須要將農產品賣出去,才能走向富裕的道路,所以這所謂的農村最後一公里,也是農民脫貧致富的最後一公里路程!
李衛東接著介紹道:「當然,拖拉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最後一公里的問題。但我們國家農民,基本都是小門小戶的小農經濟,農民擁有的土地很有限,不像歐美國家的農民,都是大農場。
若是在歐美國家的那種大農場,買上幾台拖拉機都不夠用。但是對於我們國家的農民而言,為了幾畝地而專門買一台拖拉機,的確有些浪費,拖拉機動輒拉十噸八噸的貨物,而我們小農經濟下的農民,卻沒有那麼多東西可以運輸。
農用三輪車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相比起拖拉機,農用三輪車更加便宜,操作更加簡單,行駛在田間地頭也更加靈活。剛才那兩輛農用三輪車會車,各位領導也都看見了。如果換成是拖拉機的話,恐怕得有一方倒車,路才能走的通。
我認為,我們大可不必將拖拉機與農用三輪車進行比較,這本來就是兩種不同的運輸設備。拖拉機可以干農活,這一點農用三輪車無法替代,但是農用三輪車在成本和實用性上的優勢,拖拉機也無法替代!
歸根結底,要看有沒有用,能不能給農民帶來幫助。無論是拖拉機也好,農用三輪車也罷,只要是能夠給農民帶來實惠,可以幫助農民走向富裕,那就是值得研發和推廣的東西!」
李衛東早已經意識到,農用三輪車的出現,必然會搶走拖拉機的市場。
現如今富康農機廠的規模還小,農用三輪車也是一種名不見經傳的產品,日後若是富康農機廠做大,農用三輪車賣到全國去的話,搶走拖拉機的市場,勢必會引起拖拉機生產廠家的反彈。
國內那麼多拖拉機廠,不乏有關係背景深厚的,到時候李衛東還真未必能斗得過人家。
明爭的話還好一些,如果遇到哪個心黑手辣的競爭對手,暗地裡使絆子,那才是最麻煩的事情。
所以李衛東乾脆就當著部委領導的面,提前把話說明白,把「拖拉機和農用三輪車在功能上無法互相替代」這個觀念植入到考察團的腦海中。
只要坐實了這一點,那麼農用三輪車就會被當成一種單獨的農業生產機械來對待,日後也可以單獨立項獲得農機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