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唐中興 第756章 西南驚變
乾寧十一年,上元佳節。
長安,太極宮。
今年的上元節相比於以前,規模大了不少,不僅是各個藩鎮還保持著一定獨立性的藩鎮派了人來參加外,還有不少外邦使節。
包括新羅、渤海、東瀛、南詔、東奚、黑車子室韋、西州回鶻、仲雲部和于闐等番邦的使節。
其中東奚、黑車子室韋、仲雲部更是上表願意歸附大唐,這讓李曄龍顏大悅。
而且在宴會期間,李洪派的人當著一眾使節的面,向李曄獻俘。
這俘虜自然是契丹俘虜,雖然耶律曷魯被換走,但是剩下的那些契丹俘虜則是有不少被押解到了長安,參加這場獻俘儀式。
這次獻俘,對於渤海、東奚和黑車子室韋的震動還是挺大的,因為他們與契丹接壤,知道契丹的強大。
看到這些番邦使者被鎮住的表情,李曄自然是很滿意。
當然他不會像以前的那些皇帝一樣,還給這些番邦使者賞賜什麼的。若是作為屬國,那就得有屬國的樣子,你就得向宗主國朝貢,否則就別當屬國。
這些番邦使者後面會不會失望什麼的,那就不關李曄的事了。他又不是土豪,都想來打劫是嗎?
在上元節結束後,朝廷開始恢復運行。鑑於盧龍戰事的勝利,朝廷便開始論功行賞,冊封有功之臣,調整朝廷對盧龍以及塞外的布局。
首先是李洪被冊封為申國公,安北都護府改安北大都護府,李洪任大都護。
安北大都護府除管轄原有的安北都護府外,增加單于都督府、武州都督府,同時節制東奚都督府和黑車子都督府。
原振武軍除雲州和蔚州外,都劃給安北大都護府。
同時撤銷盧龍軍節度使,保留安東都護府,依舊管轄盧龍故地,以劉仁恭為都護,義武軍節度使王皓、偽梁降將葛從周為副都護。
安東都護府下轄幽州都督府、媯州都督府、營州都督府和薊州都督府。
其中以劉仁恭兼任幽州都督都督,西奚首領去諸為媯州都督府都督,高思繼為營州都督府都督,朱瑾為薊州都督府都督。
其中媯州都督府下轄媯州、新州、儒州,幽州都督府下轄幽州、涿州、莫州、瀛州和順州,營州都督府下轄平州和營州,薊州都督府下轄薊州、順州、檀州和灤州(新設,位於灤河以北,即今承德附近)。
這樣一來,劉仁恭雖然擔任了安東都護府都護,但是權力卻被削弱。曾經的盧龍劃分為四個部分,雖然最核心的幽州等地還是屬於劉仁恭控制的,但是地盤卻是大幅縮水。
劉仁恭心中雖然不滿,但卻不敢出來反對,朝廷大軍攜大勝之勢,他自然不會這麼不識趣。
雖然他的勢力僅限於幽州都督府,但他在這道任命下達後,便任命自己的長子劉守文為瀛州刺史,次子劉守光為幽州刺史,養子趙霸為順州刺史,確保對幽州的控制。
安東都護府下面各州刺史,大部分都是盧龍舊部,只有灤州、媯州、新州和平州四州刺史是朝廷從其他地方選派。
而安東都護府的副都護葛從周和長史是從長安調過去的外,其他的依然是盧龍舊部。
這樣一來,朝廷雖然沒有實際控制盧龍,但卻讓盧龍一分為四,並且在盧龍釘了幾顆大大的釘子。
盧龍想要向以前那樣擰成一股繩反叛是不可能的,同時朝廷也把勢力滲入了盧龍,確保對盧龍的影響力。
而義武軍隨即撤銷,其下轄幾州併入河北道。
盧龍的勢力被一分為四,自然是朝廷樂意看到的,不過朝廷暫時並沒有跟契丹開戰的意思,而是打算借東奚王吐勒斯、黑車子室韋和盧龍的力量牽制契丹。
也不是沒人建議北上,但突然有重要事情發生,讓朝廷上下一下放棄了北上的想法。
當然也不是西進,而是南下。
準確地說,是西南方向,南詔那邊出了事情。
乾寧十一年,南詔清平官(即宰相)指使隆舜的近臣楊登在善闡城殺了隆舜,隨即扶持隆舜之子舜化貞繼位。
自從清平官楊奇肱等人被李儇下令殺了後,南詔國內可以獨當一面的謀臣就沒了,加上隆舜求親失敗後日漸荒淫,動輒誅殺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