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乘風而起 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 買個村
更新:11-15 23:40 作者:二子從周 分類:都市小說
當年洪水漫上街頭,溫家大院也給泡在水中。水退後,板壁與牆壁上留下了這麼一條線。
值得慶幸的是,縱然經歷了煙熏水泡,但大院兒的板壁並無變形,牆壁也並未坍塌,足見當年工程質量的可靠。
格窗由外框料,條環板,裙板,格芯條組成,主要形式有方勝,斜方塊,席紋,圓鏡,月牙,古錢,扇面,十字,亞字,田字,工字,花草,動物,器物,圖騰等。
中間圖案多採用暗喻和諧音的方式表現吉祥的寓意,如花瓶和如意,表示「平安如意」;如壽桃和佛手,則表示「福壽雙全」;花瓶月季,表「四季平安」;谷穗,蜜蜂,燈籠,表「五穀豐登」。
格窗本來往往還要採用蒙紗綢絹,糊彩紙,編竹簾等方法,保證室內透光的同時,兼顧私密性,不過現在這些早就不見了。
一圈逛了下來,大家都對鎮上幹部們的前期工作表示非常滿意,整個大院兒在居民搬走的時候,保護得格外完好,沒有造成任何意外損失,甚至還做了一定程度的修復和打掃。
「當不得大家這樣夸。」鎮幹部見到大金主們都很滿意,不由得鬆了一口氣:「有錢其實都好辦事兒,我們鄉鎮幹部最怕的,其實是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的那種!」
一句俏皮話兒,說得大家都笑了起來。
大昌鎮搬遷工作算是一個改革實踐,也算現在「摸著石頭過河」的一種嘗試。
由於需要搬遷的重要建築比較集中,但是等級又不是那麼重要,因此上面便將之交給民間力量來完成。
其中有不知何年始建,清嘉慶二年大修的關帝廟。
有至今保留著乾隆乙丑年始建碑刻的帝主宮。
帝主,是川渝一帶民間信仰的賜福神靈,又稱「川主」,其實就是開都江堰的李冰。
此外還有無數的老民居,古建群,起雲、聚鶴、望霞三街。
其中聚鶴街清代民居為閣樓型民用建築,由正堂、後堂、東西廂房和天井組成四合院,四周有高大封火牆圍護,梁架為穿斗式木構架,只可惜在十年前那場特大暴雨洪災中嚴重損害,急需拯救。
此外還有呂家老屋,三間店老屋,譚氏老屋,曹家老屋,方家老屋,黃家老屋
以上都是清代的,時間從清中期一直延續到了清末。
另外還有民國中西合璧的謝家公館,甚至還有一處天主堂。
最後是向氏節孝坊,安溪橋,以及從水碼頭進入鎮子的石門楚陽門。
三峽文保基金會投入經費一千八百萬元,買下鎮上的四十八處古建築,其中民居、廟祠、牌坊、甚至還有一處城門和石橋。
在如今一處住宅價錢不過兩萬元的大昌鎮,一千八百萬當然是一筆巨款。
這筆錢足以讓大昌鎮在176米線上修建起一個九百戶的巨大小區,小區里每棟都是兩層五間前街後院兒的小別墅。
相當於將整個大昌鎮移上去都夠住了。
等到水位線上來以後,那裡就會成為一個風景優美的臨湖小區,前臨湖面十二平方公里,濕地面積一千公頃。水域開闊、水體清澈,水生生物豐富,可以變成眾多濕地鳥類的棲息、繁殖的場所。
三峽庫區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濕地宣傳教育、濕地合理利用的重要示範基地,將會設置在這裡。
同時這裡河流兩岸高山峽谷、峰巒疊嶂的景觀和西側部分山體植被依舊保存完好,岩壁如削、怪石林立,秋冬季節霜葉分外迷人。
而且這裡還將成為神農架景區和小三峽景區的交界處,政府希望這裡最終成為巫山、巫溪、神龍架環形旅遊熱線的集散中心。
「騰籠築新窩
,集資招鳳凰。」這就是當地政府喊出的口號,也是得到國家支持的舉動。
投資一千八百萬,但是能夠給國家節省的,卻遠不止這個數,以及將來能夠產生的效益,可就不止這個數了。
更讓當地幹部開心的是,國家對於移民搬遷的撥款並沒有減少,這就導致了大昌鎮平白比其餘鄉鎮多拿了一千八百萬,讓幹部們感覺搬遷工作一下子就好做多了。
所以當挑著涼粉的擔子從大院兒門口經過的時候,鎮幹部還笑呵呵地將攤子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