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宗師 第六十七章 佛道辯論
更新:01-12 07:24 作者:三曜道長 分類:玄幻小說
只見門後,從中間向兩邊一字排開一條長長的几案.
几案上端坐著十二個早已乾枯發黑的屍體.
山恆一見,自是不敢怠慢,於是急忙來報.
待得到達門口時, 眾人早已將此處圍了個水泄不通.
山恆喝開眾人,於門中間讓出一條路來. 走進去看時,十二尊遺體端坐於几上,雙手持的皆是金光手印,身上的青袍雖仍舊完好,細看時卻能看出早已風化,只需輕輕一碰,便會頃刻間化為一堆碎末.
繞至其身後看時, 卻見每個人的背後,各貼有一道」拘魂符」!
此符乃是道門中極少用之符,因其威力巨大,可以將人的魂魄拘存封印,永世不得超生,是以道門中極少有人使用此符,除非對付一些窮凶極惡的厲鬼,方才用之.
眼見得此間十二人,依衣著判斷,則應該是我道門中人.從風化的程度來看,則時間必定也已有了幾百年之久.
何以竟對同道中人用如此狠厲之符,實在是令人費解.
左右察看了幾番之後,竟無一絲線索,於是吩咐眾人各自散去,仍將此門封存,任何人不得多嘴打聽和進入此門,否則門規處置.
眾人領命散去了.
我回到書房內,開始四處翻閱以往留下的古籍記錄,希望能找到關地這十二尊乾屍的記載.然而翻閱了許多本後,仍舊是一無所獲.
晚上給師父打電話,向他匯報了此事.
師父說道:」此事為師也並不知曉.只是有傳說當年的佛道辯論,當年以全真張志敬道長為首領,其中亦有正一的前輩參與.
然後最終卻慘敗於佛教的高僧.當年的參與辯論的正一道士便突然間消失不見.
然而年深日久,此事畢竟是我道門中的恥辱,是以幾百年來都極少提起.
不知此十二位前輩,是否與此事有關.」
說到佛道辯論,就要遠溯至元朝時期了。筆神閣 bishenge.com
1220年,道教全真派丘處機遠赴西域昆都斯(今阿富汗)覲見成吉思汗,被成吉思汗封為大宗師,掌管天下所有出家人。
由於道教與成吉思汗的這種特殊親密關係,道教在前期蒙古帝國中的勢力一直很大。這狀況自然引起了佛門弟子的不滿。
1254年,蒙哥汗讓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了一場宗教辯論會。佛教乘機與教、基督教徒聯合在一起對道教進行批駁。
這實際上是一場針對全真道教有貶低傾向性的辯論會,意在打壓道教的優勢地位。
全真道迫於當時的壓力,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與反抗。
辯論會後,道教不得不在寺觀、財產、經文等方面,對佛教做出一些讓步。
但是,事情並沒有完結。
1258年春天,蒙哥汗再次命忽必烈認真地在開平府的大安閣舉行一場規模空前的佛道大辯論。
這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宗教辯論會;對各教派在中國的發展和演變,對促成至唐宋以來開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對中國宗教文化的發展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其實,在蒙古人的統一大業中,最應該需要全真道「三教合一」這樣的理論。可是,以蒙哥汗為首的當時的蒙古統治階層,沒有認識到這個理論的重要意義。
這次辯論道教已無退路,更嚴重的是在蒙古集團中有點地位的全真派掌門人李志常已經去世。無奈之下,全真道剩餘的精英盡出:掌門人張志敬真人、蠻子王先生、道錄樊志應、通判魏志陽、講師周志立等200餘人參加辯論會。
然而,佛教方面的陣容則更為強大!以那摩國師為首,另有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河西國師、外五路僧(畏兀兒僧)、大理國師、少林寺長老、五台山長老、圓福寺長老等300餘人參加辯論會。
尤其是當時年僅23歲的薩迦派教主八思巴、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瑪拔稀兩人更是百年難得一出的奇才,就是與全真道祖師王重陽、長春真人丘處機相比也高下難分。
辯論會上,忽必烈手下謀士姚樞、竇默、廉希憲、王盤等200餘人被聘為裁判及公證人。
規定雙方各有17人參加辯論,如果道教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