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姑翾楚 第四百九十七章:豈能有假
更新:04-25 07:43 作者:大唐長公主 分類:科幻小說
所以翾楚現在聽見了這些仙樂飄飄,意念控制又十分集中意識的時候,就看見了眼前一副歌舞昇平的景象,而且還幻象中,覺得這些仙子仙女們都是來接引自己的呢!
殊不知她臉上眉間,漸漸顯出一片黑紫之氣,這這正是心魔所生。七色字小說網 www.qisezi.com
天歌在幻境中看見師父是「徒兒,今日終於成仙得道,怎麼樣?做何感想?哈哈哈……」
翾楚笑道「師父,你不是說我要成魔,要我小心點麼?怎麼今天卻這麼快就得道成仙了?說明我本來就可以成仙,可是我不學無術,一直都不好好學習,讓師傅操心著急了吧,所以才出此下策逼著我趕鴨子上架,終於逼出了個事情,沒想到很真是一舉成功了呢!」
呂洞賓笑道「哈哈哈,這又有什麼,反正都是一樣的,祝你早日修仙成道,我豈不是可以早日重返天庭,現在為師就接你回天庭?……」
說著就見呂洞賓伸出手,要牽翾楚,一起重登天庭呢!這還豈能有假。
翾楚說「師父,我們這是要去哪裡?還有這音樂這麼好聽,到底是不是來接引我的?」
翾楚這時候,聽師父呂洞賓說「除了悟道成仙這一最高境界外,《太平經》還認為音樂具有養生除病等功能,如謂「故舉樂,……得其中意者,可以致平,除凶害也;得其下意者,可以樂人也。……中得其意者,可以樂精;下得其意者,可以樂身」。《鈔》壬部也說「飲食作樂,以止災去凶邪也。」音樂養生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例如,孔子就曾強調「樂」的教化功用,並提出了「樂德」、「樂語」、「樂舞」等說法。又如《呂氏春秋》中《大樂》、《侈樂》、《適音》、《古樂》、《音律》、《音初》、《制樂》等篇也都談到了樂律問題,尤其《侈樂》篇所載有關音樂養生的一番論述堪稱精闢「樂之有情,譬之若肌膚形體之有情性也,有情性則必有性養矣。寒溫勞逸饑飽,此六者非適也。凡養也者,瞻非適而以之適者也。能以久處其適,則生長矣。生也者,其身固靜,或而後知,或使之也。遂而不返,制乎嗜欲,制乎嗜欲無窮則必失其天矣」
翾楚笑道「師父,你是真的吧?哈哈哈,因為這一切都是幻化出來的呢,師傅都能講出來這麼多大道理,說明這是真的呀肯定不是假的……」
呂洞賓笑道「哦?那為師再講講,《太平經》卷50《諸樂古文是非訣》雲「故古者聖賢調樂,所以感物類,和陰陽,定四時五行。陰陽調,則其聲易聽;陰陽不和、乖逆錯亂,則音聲難聽。弦又當調,宜以九九,次其絲弦,大小聲相得,思之不傷人藏精神也。不調則舞亂,無正聲音,不可聽,傷人藏精神也。」也就是說,作者認為音樂的功能乃在於「感物類,和陰陽,定四時五行」。音樂的宗旨在於一個「調」字,即是說樂律講究的是陰陽之間的和諧與配合。所謂「九九」,實指黃鐘之數,亦即指十二律之始。《淮南子·天文訓》對此有過詮釋「以三參物,三三如九,故黃鐘之律九寸而宮音調。因而九之,九九八十一,故黃鐘之數立焉」。概言之,上述引文均著意於強調韻律和諧的重要性。經文已指出協調有序的音樂可催人奮進,更不會損傷人的臟腑和精神;反之,樂律不調就將使身心受傷害,從而引發疾病。故而,《鈔》壬部精闢地概括說「樂聲正天地陰陽五行之語言也」。」
翾楚高興道「從現代科學的角度看,音樂在疾病治療領域中所起的作用,乃是通過調節人的心理狀態來實現的。顯然,《太平經》對此已有朦朧的認識,故所言「樂」字乃包含了兩層涵義樂律(ic)和快樂(cheerful)。從語義上分析,它們分屬於兩種不同性質的語辭概念一種是外在的符號形式,一種是內在的心理體驗。然而,二者間又是彼此溝通的和諧的韻律使人產生美好的心理體驗,也能保持內心的愉悅,此即《禮記·樂記》所言「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人通過感官(眼、耳、鼻、舌、身)來感知外部世界,由此產生喜、怒、憂、思、悲、恐、驚等七種情志。這七種情緒的異常波動,也是引發疾病的重要原因。對此,秦漢典籍多有論述。如《淮南子》中《精神訓》雲「人大怒破陰,大喜墜陽,大憂內崩,大怖生狂」;《詮言訓》曰「凡治身養性,節寢處,適飲食,和喜怒,便動靜,使在己者得,而邪氣因而不生,豈若憂瘕疵之與痤疽之發,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