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鋼鐵基地 第十九章 第一爐鋼液
時間轉入十月底,天氣已經不那麼炎熱,派出的招工隊伍陸續返回,帶回來三萬多名工人,再加上這段時間自發前來被招收的工人,總計十萬工人進入緊張的建設、培訓之中。水泥廠規模不斷擴大,仍舊不能滿足廠房建設、道路建設所需的材料,倒是開辦沙石場的鄉紳大賺一筆。
棉紗廠、成衣廠等屬於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工人經過簡單培訓就可以開工。但鋼鐵工人等重工業企業所需要的勞動力就不是那麼簡單了,這個時代文盲率高的嚇人,就算識字的文人也不堪使用,而且他們也不屑於前來做工。不識字培訓起來就麻煩,給一本操作手冊也看不懂啊,於是大規模的工人識字班被建立起來。識字班規定,每天學會一百個字列為優秀,可以獲得物質上的獎勵,通過識字班考核的優先就職高薪崗位,在就職培訓中表現優秀的同樣有獎勵,這意味著更加豐厚的回報。當然,沒有通過識字班或者在培訓中表現不合格的只能進入低級工作崗位,或者直接辭退。
第一批三千名鋼鐵工人經過兩個月的識字、培訓才算是初步具有上崗能力,這還是大量基因人技術員、工程師帶頭的情況下,他們在後續的工作中還要持續不斷的進行學習,才能符合工人的標準。發電廠已經建立起來,大量優質海底煤礦被採礦車採集出來,送到各個工廠,為蒸汽機、發電機提供充足的動力。
鋼鐵廠的廠房已經建設完畢,碩大複雜的機器也在基因人的帶領下安裝完畢,進行調試後完全符合要求,可以進行生產。呂梁選擇的是1942年之前最先進的平爐煉鋼法,歐洲稱其為西門子-馬丁爐。當然,50年代初期氧氣頂吹轉爐就投入了生產,它比平爐效率更高,還有後續的電爐,其效率更不是這個年代可以比擬的。但基地只能生產1942年之前的設備,鋼鐵廠只能暫時使用這些設備,當工業有了基礎可以自行生產鋼鐵機械時可以根據基地的科技資料進行升級。
平爐以煤或重油為燃料,在燃燒火焰直接加熱的狀態下,將生鐵和廢鋼等原料融化並精煉成鋼液。1856年德國人西門子使用了蓄熱室為平爐的構造奠定了基礎。1864年法國人馬丁利用蓄熱室的火焰爐,用生鐵、廢鋼成功地煉出鋼液。鹼性平爐煉鋼法問世後就為各國廣泛採用,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煉鋼方法,直到氧氣頂吹轉爐取代其地位。1890年江南機器製造局就建立3噸和十五噸酸性平爐各一座,是中國最早的煉鋼平爐。
鋼鐵廠高聳的煙筒冒出濃濃的煙霧,工人從高爐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邊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溶劑結合成爐渣,從渣口排出。
呂梁看著慢慢流出的鋼液,內心激動的難以平靜,這就是鋼液,這就是現實工廠中出產的鋼鐵,它們將變成飛機、坦克、大炮、槍械、軍艦,強盛民族的夢想將從這裡起步!
鋼鐵廠終於走上正軌,後續的工作量仍舊很大,而且實現大規模的生產仍需時日。時間緊迫,各個地方都需要大量的鋼鐵,高質量的道路修建需要鋼筋,規劃中的鐵路需要鋼軌,廠房、建築需要鋼材,甚至各種五金產品、餐具、農具都需要大量的鋼材,軍工廠更需要鋼材。
與呂梁一起前來參觀的吳石敏等人還沒有從震驚中緩過神來,連綿的鋼鐵建築、高聳入雲的高爐,甚至一個小小的螺絲釘都會吸引他們彎下腰去,細細查看,生長在農業社會的眾人做夢也想像不到眼前的景象。這段時間惠州的變化即使是親身參與其中的他們也有些不敢相信,這才不到半年的時間,各種工廠、煙筒、高產稻穀,洋灰路,這才是見了西洋景。
「呂先生,本人曾到漢陽做生意,見過張之洞大人的鋼鐵廠,此廠比之如何?」一名董姓鄉紳問道。
「董老爺,不是在下自誇,我的自強鋼鐵廠採用的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鋼煉鐵技術,還有一群最優秀的技術工人,再加上充足的資金,預計一年內就會超過漢陽鋼鐵廠的產量。各位看到的只是第一階段的廠區,等後續規模擴大,自強鋼鐵廠將成為亞洲最大、乃至在世界上都拍的上號的鋼鐵廠!」呂梁賣力的自誇主要是因為吳石敏身後的女孩,這次吳月隨吳石敏一起參觀鋼鐵廠,兩隻大大的眼睛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