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武器交換系統 第三百九十八章 漢科院半導體所
一秒記住,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漢國的電子技術的起步,其實並不晚。
當年,在周總理親自領導下,漢國制訂了十二年科技發展遠景規劃,半導體技術被列為當時四大科研重點之一。中央有關部門決定,由黃昆、謝希德和王守武等知名學者在人才培養和開拓性研究方面進行突擊。
這三名老前輩,就是漢國在微電子領域的領軍人,他們從國外回來,為了漢國的半導體事業,貢獻著自己畢生的精力。
前兩人,主要從事理論研究,而王老,則主要從事工業生產。
王老在鷹國學的雖然主要還是偏物理本身的內容,但他深知半導體工作的重要性,毅然中斷其他科研項目,全身心投入半導體研究,在漢科院應用物理所組建了國內第一個半導體研究室,首先抓的是電晶體中最基本的材料——鍺的製取。
他一面抓鍺材料的提純,一面親自領導設計製造了漢國第一台拉制半導體鍺材料的單晶爐,並於1957年底拉製成功了漢國第一根鍺單晶。同年11月底到次年初,王守武與同事合作,研製成功了漢國第一批鍺合金結電晶體。
就在第二年,漢國第一根矽單晶於問世。
這些都是在研究所里出現的,如何將這些研究出來的高科技轉化為實用,在王老的組織領導下,58年,漢國最早的一家生產電晶體的工廠漢國科學院1109廠創立,開始從事鍺高頻電晶體的批量生產。
之後,受國家科委和漢科院的委託,王老開始籌建漢科院半導體所,同時他被任命為首任副所長,全面負責科研業務管理和分支學科開拓的籌備。以後,在檢測設備、統一標準,特別在漢國首個砷化鎵雷射器研究方面,他做了大量工作,還建立了半導體測試中心。
電子技術的發展,從電子管到電晶體,再從電晶體到集成電路,而集成電路,又從中小集成電路發展到大規模集成電路。
而在漢國,到了72年,就已經實現了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生產。
想想這個時代的背景,就更能體會到當時科技人員的艱辛,白天根本就沒有時間,只能是在晚上做研究,但是,他們一直都沒有放棄。
就在去年10月,漢科院再次請王老出馬,要他全面負責4kb的mos隨機存儲器的研究工作。這是一種大規模集成電路,要在不到4x4毫米見方的單元矽片上,經過40多道工序,製作出由1.1萬多個電晶體、電阻、電容等元件構成的電子電路。如果單項工藝的完好率達到95%,晶片的最終工藝完好率也只有13%。所以,要製作出樣品,並有一定的成品率,是相當困難的。
(華雄簡單解釋一下,這個什麼mos隨機存儲器,聽起來很拗口,其實它還有個俗名,就是內存啊!用來暫時存儲cpu需要的各種數據的,在後世,內存動輒就是幾gb,而現在,僅僅是k而已,差了1000000倍。但是,這可僅僅是79年,這個時代,4kb的內存,已經很強大了。)
當年,漢國也是能自產內存的,但是,內存的工藝在不斷地發展,需要不斷地投入,而因為種種原因,全球的內存廠商,最後只剩下幾個,就可以對價格有絕對的發言權了,我想漲價就漲價。
當秦觀和幾名同伴,一起進入漢科院半導體所的時候,並沒有見到王老。
雖然現在還算是年假,但是這裡的人,過年都沒有休息,接到了研製任務之後,他們一直都在忙碌著。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現在他們還主要從事晶片的設計任務和工藝的研究任務,工作強度很大,而且,在後世,晶片的設計,主要是在電腦上進行的,首先設計hdlcode,正確無誤後,放入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edatool),讓電腦將hdlcode轉換成邏輯電路,確定此邏輯閘設計圖是否符合規格並修改,直到功能正確,就可以出電路圖了。
一切都有電腦進行輔助。
但是現在,後世的這些電子開發工具還沒有出現,即使有,也是被大公司嚴密封鎖著的,所以,這裡的設計所的人員,發揮自己的優勢,硬是在紙上進行設計。
當幾個人如同進大觀園的劉姥姥一樣,四處走,四處看的時候,突然就找到了一個空曠的大的設計室。
在裡面,地面上,鋪著一張巨大的白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