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娛樂紅包 第169章一曲《梁祝》驚眾人
「各位評審好,我是華夏京城賽區的選手李志凡!」
走上台後,李志凡面對台下評審開口道,「今天演奏的曲目,是根據華夏民間著名戲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及相關主題樂曲改編的一首鋼琴獨奏曲目《梁祝》!」
聽他說完,台下眾人不禁各有所思,甚至引起了幾位評審的交頭接耳。
梁祝二人的悽美愛情故事家喻戶曉,連老外都知道,在他們心中就是華夏版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李志凡這次雖然不搞自創曲目,但改編屬於二次創作,也讓他們很感興趣。
還有一部分人,則是單純的對華夏戲曲和民族音樂感興趣,想見識一下,李志凡這改編出來的鋼琴曲會是什麼樣。
當然,也有人不太看好!
《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個民間題材在國內已經被玩壞了,根據其改編的影視作品無數,其中的配樂、插曲、主題曲更是數不勝數。
就在今年上半年度,還有一部同題材的電影上映,這部翻拍片順應新時代的電影科技,做成了3d效果,最後的化蝶部分更加入了玄幻色彩,但因為故事老套,最終依舊逃不過票房慘敗。
在眾人的注視下,李志凡轉身走到鋼琴前落座,雙手輕輕摸索琴鍵,準備開始彈奏。
原版《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有二十六分鐘,根據其改編的鋼琴曲則有數個版本,但在郎大師的《鋼琴曲100首》裡,只有原版和較為簡易的三分鐘鋼琴改編版。
李志凡今天彈奏的就是三分鐘版本,所有民間《梁祝》相關音樂的元素,都集中在了這三分鐘裡,基本上沒有自創的內容,也適合在今天這個舞台上展現。
眨眼間,李志凡十指輕柔悠閒的落下。
右手在中音區彈奏出幾個下行音符,左手立即跟著在低音區模仿對答,接連兩句樂段,都是一樣的進行方式。
開頭這一段「0532/1——2/765-/……」是越劇里很常見的過門,而引用這段過門,同時鋼琴的低音區緊跟著中音區,是音樂中卡農輪唱的手法,以其優美旋律的對答式,襯托梁山伯與祝英台那種魚水相依之情。
簡單的過門之後,音符暫停了幾拍。
當主旋律的第一個落下時,李志凡突然開口,呢-喃細語:
「月白風清花襲人,紗窗青燈透雙影。夜闌萬類盡無語,猶聞西樓讀書聲。」
「風雨共濟長相伴,互助互勉同路人。青梅竹馬倆無猜,心心相印是知音。」
李志凡的聲音不高,只有前一兩排的評審和部分選手能夠聽到。
但這輕吟絲毫都不突兀,就像用鋼琴彈奏華夏樂曲,反而讓音樂更具民族韻味。
第一排,一名華夏評審坐直了身子,雙眼瞪圓盯著李志凡。
他聽過無數華夏古曲,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也是將這音樂改編成適合西方樂器演奏的曲目,送到國外演出傳播。
這些華夏古曲大都有技術,有內涵,唯獨卻缺乏傳播性,能夠被改編送入高雅之堂,卻難以被現代的普通民眾接受,像陽春白雪,高山流水,只有仰望。
究其原因,還是在旋律上的悅耳性上出了問題,換句話說,就是音樂不夠親民。
目前被圈內推崇的華夏古曲,其實在古代也來自上流士大夫階層,因為古代的琴棋書畫、君子六藝,都是貴族玩的,哪裡能在平民百姓中接地氣。
但百姓也有自己喜愛的娛樂,那就是戲曲,一直以來,他們這些音樂人士對地方戲曲、小調都沒有太大的關注,在改編選擇上也沒有考慮過。
而今天,李志凡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一個真理,百姓喜歡的通俗音樂,也能變得高大上。
台上,李志凡還在低聲淺吟:
「朝夕相伴幾度春,莫知英台女兒身。待到芙蕖出水日,方悟最苦相思情。」
「俊逸儒生風流種,窈窕碧玉亦多情。花前月下常相會,撮土為香山海盟。」
通俗的旋律,華夏傳統音調的運營,結合這首七律古體詩,讓整個會場沉浸在陶醉之中。
「這不是崑曲中的音樂嗎?李志凡居然給移植到這裡來了!」台下一個來自蘇南地區的觀眾聽的是驚訝連連,崑曲作為家鄉的劇種,他聽的不要太多,這熟悉的旋律出來,根本壓抑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