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無太子 卷五 第494章 李承乾麻煩了
貞觀七年,冬。
轟轟烈烈的工業改革終於在長安拉開了序幕。
當工匠定級的消息傳出去以後,整個長安的工匠頓時欣喜若狂。
他們在乎的不是級別的工資,而是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雖然以往工匠也有優劣之分,但那個晉升途徑,晉升條件都太過於苛刻了一些。
可如今不一樣了,這對眾人來說,都是一個機會,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
當然,段綸他們此舉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其實並非是他們戰勝了世家大族。
真正讓世家大族選擇妥協的原因,說到底都是因為利益。
他們從大明的將作監身上看到了巨大的利益。
對於他們來說,壓制工匠只是為了維護自己這個利益集團的一種手段,但如果工匠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利益之時,他們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
什麼士農工商,在絕對的利益面前,第一個打破這個規則的就是他們這些讀書人。
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他們當然願意在保證絕對利益的前提下,同時還能打壓其他階級。
只是很多時候,怎麼可能如此順遂?
當工部、少府監、將作監開始為工匠評級的時候,長安的各家勛貴也是頭疼的很。
他們還是低估了評級對工匠意味著什麼。
「郎君,我們工坊里的工匠都在鬧辭工。」侯君集府上,有老僕說道。
侯君集那叫一個蛋疼!
他娘的,他還是工業改革的支持者,結果第一個倒霉的居然是他,你讓他心裡怎麼想?
「告訴他們,我們是簽訂了契約的」侯君集有些氣急敗壞。
要是這些工匠都辭工了,那他們的工坊可就停擺了。
老僕一聽這話,當即就說道:「郎君,鬧著辭工的就是那些契約快要到期了的。問題是,我們要是真同意了,那未來其他工匠會不會效仿?」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如果說就單單鬧事兒的幾個工匠,他其實還真沒當回事兒。
侯君集嘆了口氣,問道:「別人家呢?都什麼情況?」
「打聽了一下,滿長安的情況幾乎都一樣。」老僕說道,「應該是那些工匠商量好了,估摸著他們也不是說真要辭工,可能是想要和將作監那些工匠一樣的權利。
而且,我還聽說,兩監和工部都在大肆招募工匠,估計也是在」
說到這裡,老僕不說話了,有些話不能說得太明。
侯君集想了想,說道:「這樣,你派人去打聽一下其他勛貴家的做法,至於我們這邊,先拖著。」
他不想做什麼出頭鳥,倒不是說他怕,他現在的身份比較尷尬,如果能低調的話,儘量低調一些好了。
老僕聞言,當即就點頭繼續忙碌去了。
其實,這樣的情況在今天的長安城,比比皆是。
各家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
而真正操縱這一切的自然是李二和兩監與戶部。
如果只是單純的改革朝廷的工匠,不能說意義不大,只能說步伐太慢了一些。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實還不是這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唐民間的工匠數量還是相當龐大的。
如果只在朝廷內部改革,未來民間的工匠和朝廷的工匠可能會脫節,這不利於民間工業的發展。
而且,好不容易走到這一步了,步子可以大一些,這樣的機會,未來可不多。
府邸中,當書房只剩下侯君集一個人的時候,他也在思考這些問題。
對他來說,這些其實都不重要,工坊的利益才幾何?
到了他這個地步,要是還為這點兒蠅頭小利而煩惱,那就太丟人了一些。
他真正在意的是面子。
但如果和他的政治前途相比,那面子又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兒了。
「麻煩,也不知道那小子到底要作甚。」侯君集自言自語道。
對於李承乾,他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