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帝師 第278章 兵制改革的長遠方向
李世民思索了一會兒,又道:「辦法倒是不錯,也的確值得往深處考量。≤≤小≤說,不過,此舉若真是實施起來,每隔幾年就要換一批人,這將令同兵卒都不熟悉,士兵不能理解將軍指揮作戰的脾性,將軍也不曉得自己這一批兵卒的作戰能力幾何,如此一來,豈不是兵不知將,將不知兵?」
夏鴻升點了點頭,說道:「若只是這麼做,那定然是如同陛下所說了。所以此法還需要許多不同方面的配合。比方說,對入伍當兵的人進行統一標準的篩選,同一種作戰兵種進行標準化的軍事訓練,如此一來,能夠基本上保證每一批次的戰鬥人員能力相差不大。另外,強化軍紀,灌輸服從命令為軍人天職,然後確立一套明確的軍伍等級,在無法確定上級軍官錯誤的前提下,讓下級士兵嚴格服從比自己等級高的將領的命令。如此,通過多方面的配合,或可解決這一問題。」
「不錯!」李世民欣然點頭:「不過,夏卿所言,似乎同我朝兵制不符啊。我朝兵制,府兵平時耕種土地,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需自備參戰武器和馬匹,由各地折衝府負責訓練之事。若是如夏卿所言,鐵打的營盤,豈不是這些都要靠朝廷供養?如此一來,何人負責農桑之事?」
「是啊,所以微臣方才說現下這個辦法是行不通的。若要行此法,當從府兵制改為募兵制,方才可行。只是以如今之國力,實難以推行募兵之法,故而,此舉只能當作一個長遠目標來努力,現下卻是要仍舊保持原樣的。」夏鴻升點了點頭,說道。
府兵制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它不僅節省了國家的軍費開支,還保障了經濟農業建設。對於如今方才天下平定的大唐來說,顯然是好處大於壞處的。可是隨著大唐的發展,府兵的根源均田制,本身就具有其局限性。土地兼併只會越來越嚴重,府兵制就會不再適合社會的發展了。事實上,唐高宗以後,戰事頻繁、防禦線延長、兵役繁重,原來防戍有一定的番休期限。後來常被強留以至久戍不歸,導致人民避役,兵士逃亡。且,唐初承前代遺風,對於衛士比較尊重,但到武后時,番上衛士往往被貴族官僚借為私家役使,導致社會上以充當府兵為恥辱,府兵的社會地位更加低落, 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而府兵徵發對象主要是均田農民,隨著均田制的破壞,府兵征點制失去了賴以實行的經濟條件。於是就導致了唐朝中期府兵逃散的情況日漸增多,以致番上衛士缺員,征防更難調發。
所以到了後來,募兵制就成為了主要的徵兵制度,募兵制由國家招募丁男當兵,供給衣食,免徵賦役。這就減輕了農民的兵役負擔,節省了府兵往來與路途的消耗。有利於生產的發展,封建國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只是這麼做,勢必需要強大的國力作為支持,才能供養得起如此多的募兵。而且。募兵制的士兵以當兵為職業,將領長期統帥一支軍隊,兵將之間有了隸屬關係,一定會導致軍閥的形成。這就又回到了夏鴻升之前提出的辦法上,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所以這些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只能一齊慢慢推進,而不能單獨先行推廣其中的某一樣。
這也是夏鴻升方才說只能作為一個長遠的方向,而不能馬上推行的原因。
李世民點了點頭:「不錯,夏卿說的在理,此事絕不能急於一時,可做一個長遠來看的方向,卻不可實施。」
「陛下,您也無需太過擔心。許多時候,走出了第一步,下一步自然就知道該往哪裡邁了。」夏鴻升寬聲勸慰道:「軍校正式建立之後,微臣也會加強對學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有的中下層軍官,陛下也可以讓他們以進修的名義進入軍校之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還是很好的。陛下您看看間諜營的那些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恩,是朕有些操之過急了。」李世民點頭說道:「如此,夏卿就自去忙吧。軍校之事萬萬不能耽誤,還有你那房屋的試驗,所需匠人器械等,從軍機坊出便是,暫不可交由其他校署。」
「臣謝陛下!」夏鴻升躬身行了一禮,然後退出了御書房。
得到了李世民的首肯,夏鴻升就可以無所顧忌的試一試看看能不能用現有的條件該處樓房來了。用不著太高,能夠達到三層就足夠了。若是三層也達不到,能夠達到兩層也已經很不錯了。
夏鴻升匆匆往外走去,剛走出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