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錦 第55章:放人=借勢=借命=找死?
引泉拿著王三傳回的信,交到孟言茉手上。展開,看著前幾行字,孟言茉的如遠岱般細若的眉微微皺起。
那些衙門的人顯然要藉口要銀子,就算滿足了他們的銀子,王三和王生也不一定會放出來。父親和長祖父雖然在京城,可是這事是不能借孟家的力量擺平的,不說自己是被罰在反思,就是這事讓他們知道,也只是多了一條讓他們懲治自己的藉口。
王生她是一定要救的。因為孟言茉想起前世的一件事情,很可能就是王生做的。前世震驚朝野的太子刺殺案平息以後,那時候皇宮大內的警戒比以往嚴格了三倍。
但就是這種情況,居然皇后還是險些被刺客刺中。原因是皇后不顧底下侍衛統領和內侍工宮女們的反對,執意讓一名首飾打造師進宮為她量身打造鳳釵。
眾人看那造首飾的又瘦有小,乾巴巴的沒有幾兩肉,他的手藝又太過精湛,就讓他進了後,宮。這件刺殺是被宮中的消息封鎖起來的,連帶著太子那件刺殺,這要是傳出去,會讓百姓以為太子和皇后失德。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牆,在宮中孟言茉那時又丑又任勞任怨,所以一些消息,那些小宮女太監也許是處於對弱勢的同情或者小視,他們會和孟言茉說,宮中的秘密太多,總是壓抑在自己的心中,不好受啊。
孟言茉是像王嬤嬤打聽過王生的。才知道他是會設計和鍛造金銀珠寶首飾。一個對王家忠心耿耿又有這麼好的手藝,就如同當初的引泉等人,所以孟言茉才會讓王三親自去找他。
想不到還是出事了。
「王生那個小子是奴婢親眼看著長大的,人本分老實,又有上進心,關鍵是對王家忠心耿耿,那時夫人派他去京城的銀樓里去做學徒,在整個店裡他是最吃苦的。
那時候寶麗銀樓生意不怎麼好,王生就挨家挨戶的去那些稍微有些資產的大戶人家,當然換得的都是冷眼。幾個月下來,也就有一兩戶人家到店裡看了看。
後來王生就開始反思,他想首飾的好壞一在材料,二在工藝。他跟著那些老師傅去學習雕刻,鍛造,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等他學成了,我們王家當家的主子就剩老太太了,那時候小姐也走了,誰都沒有心思關心京城的鋪子了,這些又都是小姐的嫁妝,也由著孟府管著了。
奴婢也跟老太太去過信,老太太只說,小姐嫁到孟家,就是孟家的人了,這嫁妝以後留給小小姐的,由孟府管著也無可厚非」。
「王生雖然對王家忠心耿耿,可是老夫人對他更是沒有話說,他當年在京城娶妻,那戶是農家,也沒有什麼陪嫁,老夫人就把京城裡剩下的那百頃良田,由著他們夫妻兩打理,除了官衙里的文契上這些田是落在小小姐的名下的。
其他的他們跟主子沒有什麼分別,莊子上的佃農和農戶都任他們差遣,這每年光收租也得有幾百兩銀子。
這些是散田,京城京郊的那些田地都被那些勛貴們瓜分了,本來我們王家祖上留下的可不止這百來頃,幾千頃的良田,都被老爺當初為了大小姐的事散出去了。
不然就算大小姐沒了,小小姐你以為皇后的那些人會輕易的放過我們王家嗎,還不是因為老爺當初打點了京城裡的那些權貴們。這才平息了。」
「我還不知道有這些事。為什麼那百頃田地沒有放在母親的陪嫁里,反而落在了我的名下?」
「小小姐才這麼大的小人兒,怎麼會知道這些老黃曆,當初小姐出嫁時,那點散田也不值當的放在陪嫁里,不好看不是,我們這些人家不管是娶妻還是嫁女兒都講究個面子。
後來小姐眼看著就不行了,老夫人想著以後小姐的都是留給小小姐,我們離開京城也久了,京郊的田都靠著一個管事在打理。
王生又要娶妻,老夫人就做個人情,也順帶著找個人管理這些田地,等以後小小姐長大了,這些良田也不至於荒蕪。」
王嬤嬤已經六十幾歲了,孟言茉也一直拿她當長輩看待,雖然王嬤嬤一直自稱奴婢,畢竟是照顧了兩代主子的,回憶往事的時候,語氣上也難免帶著長輩的口吻。
王嬤嬤一直覺得王家才是她的根,從來只把孟府做客居。後來王氏的故去,跟讓她對孟府帶著一層恨意。只不過孟言茉是姓孟的,所以才沒有在她面前說過孟府的不是。
王嬤嬤的心思,孟言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