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福運 第二百章 糊塗人糊塗事(2700訂加更)
更新:09-15 17:51 作者:我叫排雲掌 分類:軍事小說
就賈琮所知信息,大慶的冗官情況已經比較明顯了。
每三年一次的科舉,每次都有兩百到三百不等的進士,積累的數量超過八千,甚至可能達到一萬以上。
將二十年作為一個節點,每二十年新生進士的數量,最起碼都有一千六百之數。
整個大慶最底層的縣級單位一千出頭,也就是說二十年就要換一遍縣令才有可能勉強達到供需平衡。
可這,根本就不可能達到!
上一個二十年節點的進士,甚至上上一個二十年節點的老牌進士,都可能依舊窩在位置上不動。
官場之上一個蘿蔔一個坑,隨著時間流逝自然而然出現僧多粥少的現象。
可不僅是進士,數量更加龐大的舉人,同樣能夠當官。
儘管眼下官場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規則,舉人入仕除非能力逆天,又或者有貴人強力扶持,不然最高到四品知府一級也就到頭了。
可就是如此,不少能力出眾的舉人,混成縣令也不成問題。
更別說,大慶的勛貴集團雖然一直都在衰落,可勢力絲毫不容小覷,不管是因著爵位還是蔭庇入仕,又或者通過走後門進入官場,每年的數量也不在少數。
如此一來,大慶冗官的情況慢慢開始嚴重起來。
可另一邊,大慶又極度缺乏專業技術官員!
因為四書五經乃是主流的緣故,凡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官員,按照現代標準全是文科哲學一類存在,不能說沒有能力強的天才,可基本素質也就那樣,執行力和行動力都很一般。
特別是在遇到比較專業的問題時,就只能求助於身邊的師爺了,這也是錢糧師爺以及刑名師爺廣泛存在的基礎。
也就是說,不管是中央六部中的戶部,刑部以及工部都極度缺乏專業人才,另一邊科舉入仕的官員數量又多到難以安排的地步。
不僅中央六部,就是地方省一級,以及府一級和縣一級衙門都缺乏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因為社會環境,還有輿論主導的緣故,就是勛貴子弟入仕,又或者恩蔭做官,還有走後門進入官場的,除非家學淵源,不然大多甚至還不如科舉入仕的官員。
賈琮改造族學的目的,就是讓所有學生,都學得一門實用能力,就算不能正常科舉入仕,也有機會因為專業方面的才幹進入官場,而且還能因為專業才幹立穩腳跟,成為部門不可或缺的人才。
再不濟,依靠學到的專業知識,從族學出來後混個小康絕對不成問題。
同時,進行專業知識方面的培訓,速度可以加快許多,一年之內就能培養出合格的初級人才,起碼在衙門底層立足不成問題,賈琮和京城賈氏一族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人才培養速度。
至於有科舉天賦的學生,畢竟數量極為稀少,族學會將他們安排在一個專門衝擊科舉的班級,賈琮也可能做到小班教學精細培養。
如此分科明確,能夠儘量挖掘族學學生天賦的模式,相當適合京城賈氏一族。
勛貴家族麼,用不著一門心思走科舉這條路,能夠進入官場的渠道太多了,安排有專才的子弟進入某些衙門,也不會引起多少不滿和反彈。
甚至,若非擔心太過驚世駭俗引起麻煩,他都打算在族學內部建立兵學課程,專門教導行軍布陣的內容。
這些,賈琮在兩代榮國公的手札上看到過,對於行軍打仗的種種細節以及布置描述的相當直白清楚,算是兩代榮國公以自身多年行軍打仗經驗,編寫的『實戰教材』。
在這時代,可以說兩代國公留下的『戰爭筆記』,絕對是無價之寶,乃是一個將門穩定傳承的核心機密。
只是可惜,大老爺早就宅廢了,政二老爺走的是讀書人的路子,根本就看不上兩代國公留下的『戰爭筆記』。
幸好王夫人基本算是文盲,對於府里的藏書根本就不屑一顧,不然兩代榮國公的『戰爭筆記』早就落到王子騰手裡了。
指不定,王家能藉此成為真正的將門世家,就和宋朝時期的種家將和折家將一般。
賈琮倒沒敝帚自珍的想法,只是兩代榮國公留下的『戰爭筆記』太過敏感,不然作為族學兵科的教材,再好不過。
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