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天攻略計劃 第二九四章 鬥智鬥勇
()《霍比特人》是托爾金先生的一本「童話」書,按我手邊這本75周年紀念版,短短一本只有276頁——天啊,居然拍成了三部電影!它是怎麼做到的?
第一部拍到了書的37處,非常細緻地描繪了探險隊如何出發和幾次遇險,包括最經典的魔戒初現,緊張刺激又好玩;第二部包含了超多精彩片段,變形人、蜘蛛和精靈統統現身,有木桶奇幻漂流記還有長湖鎮,連史矛革都出來叨叨叨,並給矮人和巨龍加戲了一段鬥智鬥勇……一看書,咦,已經80了!
所以剩餘內容不多的第三部就不免一直在戰鬥狀態,對我這種不喜歡大量動作場景的觀眾來說,確實有點疲憊。筆下樂 m.bixiale.com但是幾段戰鬥場景不好看嗎?節奏不好嗎?並不是。個人喜好也決定了你的觀感,對我來說,也許幾部之間的情節分配可以更好一點,五軍之戰的戰鬥陣型可以還原更完整一點,特別是比翁在故事中的幾次出現能夠拍出來,應該會有比現在更緊湊的效果吧。
視覺化的人物場景
毋庸置疑,三部片子,絕對個個都是視覺盛宴。第三部從開頭就用屠龍的橋段把震撼效果推向極致,情緒也一併燃起。雖然十分鐘就沒了,這倒是相當符合原著精神,書里這段真的只有四頁紙……
三部裡面,最讓我超級眼前一亮的,就是第二部里的木桶奇幻漂流記了!原著中這段雖然沒被追殺,但比爾博在水中浮浮沉沉,又凍又餓,讀起來特別慘烈。電影的這一段節奏歡快,3的鏡頭帶著我們一起,好像在玩兒激流勇進啊!配合著一路流暢的武器傳遞和利用地形的攻擊,特別是精靈王子跳啊跳啊踩著兩個矮人頭射箭的一幕,真是看得又好笑又爽快。對我來說但這一段簡直就已經值回票價了喂!
在描述人物的時候,文字可以給人留下太多想像空間,不同的頭腦中形象也會千變萬化。電影需要把這一切具象化,具體到一件衣服一撮頭髮,讓人物和場景的存在都沒有違和感。更重要的是導演的理解和演員的演繹,不僅要體現在每個人物的動作和眼神中,在必要的時候也要加入自己的想像和改編。
索林就跟原著中的性格略有差異。原著中他「相當的高傲」還有點嘮叨「他是個地位很高的矮人,如果時間允許,他可以這樣一直長篇大論說下去……而這些話語中沒有一個字是在場的聽眾所不知道的。」他是因為喜歡亂跑,巨龍來襲的時候剛好不在孤山才逃過一劫,且後來也沒有文字敘述過他如何忍辱負重吃苦耐勞……倒是大家在比爾博家中吃完晚飯收拾餐盤時,他理所當然地不插手這種家務活,坐在一邊跟甘道夫斗煙圈。
電影裡就不同了,要知道飾演索林的演員可是個身高189的大帥哥啊!電影中那個眼神堅定、目光如炬、動作犀利、語言有力的索林真是惹人愛,加上一張帥氣的臉和亂入的阿拉貢氣質,連他的執拗都變得可愛,他的守財都變得讓人可憐了呢……你看,這才是電影主角,帶光環的。
不得不說,這個演繹賦予了索林更飽滿的生命,和比爾博談起夏爾時那溫柔如水的眼神和稍後的轉瞬即逝拿捏得好精準,所以啊,連這麼熟悉劇情的我在看到索林死去的那一段都忍不住哭了出來……
更強的戲劇衝突
原著給整個旅程鋪設很長的時間線,從盛夏到初冬。探險隊光是在長湖鎮就足足休整了十天;雖然愛隆王告訴了他們所謂的「都靈之日」,可如何精確計算這一天的技能已經失傳了!尋找鑰匙孔也耗費相當的時間。不過在書中感覺綿遠悠長的,在電影裡可能就拖沓了。
電影的好處,是用適當的改動加深戲劇衝突,讓情節更緊湊而有張力。
比如家傳寶鑽這樣東西,明明在書的很後面才有所介紹,電影裡卻出現得非常早。一開篇就交待,讓它成為一個貫穿始終的象徵,也合理過渡到了比爾博的糾結、索林的抓狂。(但是並不能理解,為什麼會讓精靈王拜見矮人的國王!雖然原著里他確實是個愛財的主……)
比如電影從開篇就「編」出了索林和半獸人、精靈王的仇怨,讓後面的追殺更加合理,讓見面的矛盾更加深刻,還省去了解釋前因後果的重要歷史事件。當然了,如果你真的那麼想知道真相,那就是,索林和精靈王,他們不認識……(其實精靈王也不嫌棄比爾博的!特別是比爾博把矮人送的白銀珍珠項鍊轉送給他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