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戰庚子 第五十八章選址
更新:10-23 14:58 作者:都亭節士 分類:玄幻小說
這邊威海衛的中英衝突還沒有安撫下來,那邊膠州的青島德租界又開始鬧騰。
傳令兵只是報告了膠州的動靜,至於具體情況也只是吱吱唔唔的語焉不詳,李希傑讓他下去領賞去了。
看著李希傑殷切的眼神,余顯也知道是自己的事逃不過去:「李大人自可放心,威海衛的英國人和膠澳的德國人由我去處理,只是袁大人由王士珍傳達說濟南離煙臺路途遙遠,我的辦公經費由登萊青膠道出,不知兵備大人意下如何。」
袁世凱的意思是登萊青道道台李希傑雖然是與余顯都是道員,但人家登萊青膠道道1767年乾隆三十二年,加兵備銜,1862年同治元年兼任東海關監督,論官李希傑比余顯他大,同時又握著余顯的財源,正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余顯以後肯定得受制於李希傑。
可是余顯發現袁世凱沒說具體每個月多少辦公經費啊!作為一個勵志從遊戲中撈錢的普通玩家自然是能撈多少是多少,事先放下,先要錢!
李希傑也是半信半疑:「余大人你真有辦法?」
余顯自己心裡也沒底,畢竟只在德國商船上待過服務員,鬼知道這外交怎麼弄,不過輪到要經費時肯定要表現的有把握些:「這個事情大人儘管放心,袁大人本就是國內少有的熟悉洋務的封疆大吏,選我自然是知道我的實力,我辦事,你放心!」儘管余顯自己也不知道成不成。
李希傑似乎有點信心:「余大人你要多少辦公經費?」
余顯一想滿天要價嘛:「大人你也知道就要建道台衙門,經常與洋人交往,正所謂所交無小事,若是道台衙門修的差了,可有損我泱泱大國的顏面。」
李希傑也沒耐心聽不去:「余大人到底要多少錢?」
余顯卻也在想著該要多少錢,清末山東歲入白銀11311699萬兩,歲出百銀10529028萬兩。余顯怎麼也得多占點:「30萬兩官銀修衙門。」按照清末匯率白銀100兩比大洋70塊,大概是42萬塊大洋。
對面的李希傑立馬怒了,但是又怕把余顯嚇走:「我朝聖祖皇帝下旨「永不加賦」,余大人,我這可是咬緊牙縫省不來的錢可沒那麼多!」
本來余顯就準備坐地還價,一聽這話,立馬想到在火車上無聊看俞大練有關錢穀師爺的書籍,知道「永不加賦」的貓膩:清朝,康熙皇帝說永不加賦,就是說田賦的數目固定下來,以後不會再加了。咋一看這是仁政,可能康熙當初也是當作仁政辦的,但國家到處都在用錢,尤其是乾隆的時候,總在打仗,他爺爺和老子攢下的家底,很快就到底了,但不加賦的祖制又不能違背,怎麼辦?就增加各種其他稅的名目。崇文門的稅收地位更加重要。北京光一個崇文門,一年收稅高達90萬兩白銀上下,這些巨額稅收,大部分都進入了皇家私人口袋,管理這件事的官員都是滿族人,從來沒有漢人的份兒。
余顯咳嗽了一聲,同聲腦子裡組織了些語句:「李大人,聖祖皇帝是定下「永不加賦」的規矩,可這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可除了田賦之外不還有礦稅、鹽課、茶稅及各種工商雜稅,甚至可以採用借稅、厘金、義谷等手段強制收稅嗎?」
李希傑卻擺擺手:「國朝稅賦自有章程,豈可胡亂添加,這不是橫徵暴斂,率獸食人嗎?」
若是以前,余顯可能會信,但是自從被俞大練在火車上科普了兩天,余顯只能說李希傑在罵自己。清末有個三進縣衙為民請命的監生宋煊文,經過兩個時辰的舌戰,終使知縣理屈辭窮,被迫革除違法徵收的制錢、錢串、戶口、布袋、轎槓等雜費,並准許百姓在繳納錢糧時,制錢、銅元任便。這事說明清朝制稅權已經下放到縣令一級,一個縣令就可以製造稅種或者取消稅種,你堂堂一道台好說自己沒這權力?
但是李希傑自己打自己臉可以別人打臉那就不好說了,余顯畢竟銀糧受制於李希傑,只能哭窮著說:「李大人,外交畢竟無小事啊!這錢是無論如何都必須要的啊!況且我這道台衙門還得兼顧屯田之要務,屬吏庫大使、倉大使、場大使、鹽課大使、關大使等雜職都必須有,雖然大多秩從九品或未入流不等,可這招攬人才的安家費、俸祿、養兼銀可是樣樣少不得的!」余顯總是感覺自己漏了什麼東西。
李希傑想了一想:「30萬兩白銀實在是難以籌備,但是20萬兩白銀還是有的